日经亚洲分析说,本周,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峰会未能在纠正国际贸易失衡方面取得实质进展,这源于华盛顿在对华策略上犯下三大错误。
自2月以来,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征收高达145%的关税,排挤中国商品。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目标是与中国实现“公平贸易”,特朗普政府指责中国“偷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
但贸易失衡依然存在。今年1月至9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6.8%,但对全球出口总量却增长6.1%。同期,美国整体进口同比增长11.5%,显示关税政策反而加速了中国商品经由东南亚等地的转口。
美国同期的贸易逆差同比扩大23%,而中国工业产出增速仍超过5%。
美国人口占全球4%,消费却占到31%;而中国占全球人口17%,制造业却占28%。美国的过度消费削弱了美元的稳定性,中国的过度生产则对全球制造体系构成冲击。
特朗普对华谈判未见成效,部分原因在于其“关税优先”策略,过分依赖美国市场的影响力。虽然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25%,但华盛顿未能借此迫使北京让步。
中国则反制封锁稀土供应,试图“饿死”美国。稀土市场规模虽仅有60亿美元,占GDP的0.005%,但在全球分工体系下,供应中断成为极具杀伤力的经济武器。
在中国发动“供应链战”的同时,美国陷入了“关税战”的被动局面。
特朗普的另一个失误是孤立主义倾向。除了中国,美国还对日本、欧洲等盟友征收关税。要解决贸易失衡,就必须遏制通过第三国的商品流动,但在对亚洲国家、墨西哥和加拿大施压的同时,争取合作几无可能。
相反,中国正加强与俄罗斯和朝鲜的军事合作,并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九国搭建经贸合作框架。而美国由于单边主义,与“全球南方”疏远,也无法在稀土采购等关键问题上与盟友形成合力。
与已做好长期斗争准备的北京不同,特朗普政府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的短期政治压力。贝森特不敢对华强硬,担心引发股市下跌和利率飙升。
在中国看来,特朗普政府越急于求成,就越容易被迫作出让步。
一位曾参与亚洲事务的美国国务院前官员表示,“中国对特朗普政府的应对方式,已与第一任期完全不同”,因为北京“坚信美国正在衰退”。
他说,中国已经放弃与美国共存的想法,转而通过持久战进一步削弱美国。
另一位前官员则表示,“中国已经认定特朗普本人就是美国最大的弱点”。
就在会见习近平前,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发文称,“G2即将会晤!”
虽然他的幕僚对中国的经济与军力崛起高度警惕,但特朗普本人只是想与北京“达成某种协议”。
历史上曾有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没有被解决,美国在巨额贸易逆差的同时向全球注入大量美元,这些美元再通过证券投资流回美国。最终,这种失衡引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如今,全球资产价格,包括股市和房地产,已处于历史高位。历史的经验强烈暗示,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可能正是背后的推手。
来源:加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