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从“渠道扩张”到“价值深耕”,陈国汪详解银行APP整合潮

2025-11-12 17:55:3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以来,在金融监管总局相关政策推动下,银行APP“瘦身”整合已从行业趋势升级为硬性合规要求。多家银行密集关停直销银行、信用卡类等冗余APP,一场围绕移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行业变革正在上演。金融界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国汪深度解析了政策影响、合规难点及行

2025年以来,在金融监管总局相关政策推动下,银行APP“瘦身”整合已从行业趋势升级为硬性合规要求。多家银行密集关停直销银行、信用卡类等冗余APP,一场围绕移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行业变革正在上演。金融界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国汪深度解析了政策影响、合规难点及行业转型方向。

政策强驱动:从“渠道扩张”到“价值深耕”的战略转向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整合冗余、低活跃App。陈国汪指出,作为行业首份专门规范移动应用的文件,金融监管总局的政策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银行APP整合。政策强制要求银行建立APP准入退出机制和管理台账,明确低活跃、高风险的整合标准,直接解决了此前银行整合缺乏依据的问题。

2024至2025年,中行“缤纷生活”、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等多款产品相继关停。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发布的消息,2023至2025年间已有25款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的金融客户端主动注销备案。这一变化背后,是行业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早年银行通过布局多款APP抢占线上流量的渠道扩张模式,已让位于存量客户价值深耕。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情况通报,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累计有836家机构的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平均每家机构约3.2款,部分银行甚至多达十余款,功能分散、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日益凸显。

整合三大合难点:数据、合作与用户权益

尽管整合趋势明确,银行在落实过程中仍面临多重合规挑战。陈国汪将核心难点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迁移合规风险。整合涉及大量用户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敏感数据,脱敏处理不当或迁移留痕不全,可能触发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面临监管处罚。

二是第三方合作边界模糊。部分银行APP嵌入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功能,此前这类合作的合规权责划分不清,数据共享边界不明,容易形成合规漏洞。

三是存量用户告知与权益维护。关停细分APP需提前公示,保障用户积分、优惠券等权益不受影响,若告知不及时或权益衔接不畅,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发投诉隐患。

架构与资源重构:统一底座成技术升级核心

APP整合不仅是数量精简,更带来技术架构与资源分配的结构性调整。陈国汪表示,此前多款APP由不同开发商打造,底层技术各异,形成数据孤岛,互联互通性差。

整合后,银行技术架构将从分散转向统一底座,打破独立技术框架,版本迭代周期有望缩短,同时可集中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替代零散的漏洞修补。资源分配方面,将从各部门分散投入转为向主APP集中倾斜,围绕用户运营、智能风控等核心需求统筹配置,聚焦高质量服务与核心技术深耕。

中小银行破局之路:差异化布局打造生存空间

面对行业整合浪潮,中小银行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陈国汪提出以下几条路径:

一是聚焦本地场景做民生绑定,依托地域优势深耕“金融+本地生活”,接入本地商超支付、县域融资缴费、社区养老缴费等专属功能。二是采用轻量化联动降低技术成本,将主APP与微信小程序联动,分流信用卡、生活服务等非核心功能,主APP聚焦存款、小额贷款等核心业务,保障基础服务稳定。三是精准对接细分客户需求,为老年用户设置大字版、简化社保查询流程,为县域农户推出线上小额农贷快速申请入口,结合本地信用数据简化审批。四是合规合作补齐技术短板,在监管框架内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轻量化合作,引入智能客服、小额信贷风控模型等成熟产品,仅共享必要脱敏数据,平衡智能化提升与合规风险控制。

陈国汪强调,银行APP整合本质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未来主APP将成为服务核心与价值载体,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机构,都需在合规基础上聚焦用户需求,通过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