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10月资管信托市场分化显著 标品业务逆势成亮点

2025-11-12 18:25:3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日,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发布10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市场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受长假因素与监管政策双重影响,10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整体遇冷,但内部结构分化显著——非标业务持续降温,标品业务则逆势上行成为市场核心亮点,行业向标品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近日,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发布10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市场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受长假因素与监管政策双重影响,10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整体遇冷,但内部结构分化显著——非标业务持续降温,标品业务则逆势上行成为市场核心亮点,行业向标品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整体市场遇冷 发行成立规模双降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5日,当月共发行资管信托产品2208款,环比下降9.39%;已披露发行规模1107.32亿元,环比下降12.99%。

成立市场降温更为显著。截至11月6日,10月共成立资管信托产品1651款,环比大幅下降27.71%;已披露成立规模605.16亿元,环比下降14.62%。不过从同比维度看,市场仍展现出长期韧性,发行数量、发行规模及成立数量、成立规模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市场遇冷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其一,国庆长假使10月工作日大幅缩短,节前非标项目集中落地提前释放行业项目储备与资金需求,节后市场供需动能明显减弱,资金募集周期被迫拉长;其二,9月预登记新规实施后,非标信托业务转头下行,而标品业务的增长势能尚未完全对冲非标收缩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10月末《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明确了非标信托收紧的大方向,加速行业转型已刻不容缓。

非标业务疲弱 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

作为市场降温的主要拖累项,10月非标信托成立市场呈现显著疲弱态势:已披露成立数量环比下降37.12%,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2.78%,降幅均远超整体市场水平。其中,非标金融类与基础产业类产品收缩尤为突出,成立规模分别环比下降23.50%和16.79%,对应减少规模达48.53亿元、50.41亿元。

在非标业务中,规模占比最大的基础产业类信托10月成立规模下滑16.79%。除假期因素外,资产端收紧是根本原因,而预登记新规则进一步加速了下滑趋势,直接导致基础产业类信托规模出现断崖式萎缩。报告从两方面展开分析: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进程提速,城投平台融资逐步规范化,加之其融资渠道加速向标准化债券转移,传统高收益政信项目供给持续缩减;另一方面,预登记新规落地后,政信业务需从单一融资模式向组合投资模式转变,短期内信托公司难以推出符合新规要求的新产品,只能依赖此前备案登记的存量项目,业务衔接出现阶段性断层。

从区域投向来看,江苏、浙江、陕西等政信业务主要布局区域的规模均大幅下滑,环比降幅分别达43.54%、3.19%和61.89%。这一现象与2025年8月底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150号文”密切相关,该文件明确要求2027年6月前完成地方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双清零”。政策推动下,城投平台与政府信用“切割”的步伐加快,仅10月就有超15家城投平台宣布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失去政府信用背书后,其融资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政信业务的展业难度。

针对非标金融类业务的收缩,报告明确其源于多重监管与市场因素的叠加影响。从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因来看,10月银行跨季后调整需求下降,规模信贷规模、满足监管考核的需求下滑,该类业务规模仅为74.96亿元,环比下滑18.90%至74.96亿元;同时,不良信贷ABS的发行规模持续增长,银行更倾向于通过标准化ABS工具盘活资产,信托通道功能逐渐被边缘化。助贷新规的在10月的正式落地则进一步加剧了业务收缩,新规全面禁止“通道类”助贷业务并,要求信托公司必须履行主动管理职责并实施“名单制管理”,合规成本激增直接导致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下降,持牌消金费金融公司也纷纷转向成本更低的ABS融资渠道。

收益端同样承压,10月非标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9%,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分领域来看,基础产业类、非标金融类、工商企业类产品收益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房地产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微升0.01个百分点至5.00%。收益率下行与市场流动性、项目供给及监管政策三重因素直接相关:当前LPR已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政策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央行10月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累计净投放超2000亿元,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向历史低位靠拢;政信、消费金融等高收益非标业务规模收缩,优质资产供给减少;同时,新规要求非标产品与标品资产组合运作,低收益标品资产的嵌入进一步拉低了产品整体收益水平。

标品业务逆势增长 成转型核心方向

与非标业务的疲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月标品信托业务逆势上行,成为市场最大亮点。发行端呈现"“数量微降、规模微增"”的特征,截至11月5日,标品信托发行1283款,环比微降1.23%,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增长1.00%。产品结构上分化尤为明显,固收类标品发行规模环比下降0.95%,混合类规模增长17.13%,权益类发行数量更是激增55.56%,。报告认为,这一结构变化反映出低利率环境下的资金向权益市场迁移的趋势——A股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突出,权益资产投资性价比持续提升,吸引大量资金入局布局。

成立端表现更为亮眼,标品信托成立数量虽环比下降18.99%,但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呈现"以价补量"特征。具体策略中,股票策略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增长23.08%,成为增长主力;债券策略虽成立数量下降14.51%,但仍是标品业务基础盘,行业通过"固收+"策略增配可转债、REITs等资产提升收益。不过权益类业务仍面临挑战,10月A股沪强深弱分化明显,投资者对大额资金配置存顾虑,且股票类产品对信托公司投研与风控能力要求更高,资金募集相对困难。成立端表现更为亮眼,标品信托成立数量虽环比下降18.99%,但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呈现清晰的“以价补量”特征。从具体投资策略来看,股票策略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增长23.08%,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债券策略产品虽成立数量下降14.51%,但仍是标品业务的基础盘,报告指出,行业内主流做法是通过“固收+”策略升级,增配可转债、REITs等含权资产以提升收益水平。不过权益类业务仍面临多重挑战,10月A股呈现沪强深弱的显著分化,上证指数月涨1.85%,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则分别下跌1.10%和1.56%,市场波动加剧使投资者对大额资金配置心存顾虑;同时,股票类产品对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力和风控水平要求更高,适配的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群体相对较窄,资金募集难度较大。

业绩比较基准的变化也印证了标品业务的结构性机会。10月固收类标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微升0.03个百分点至2.75%,主要受益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振债市信心及资金净投放的支撑;混合类产品基准更是大幅上升0.97个百分点至4.61%,既受益于债市收益提升,也得益于权益资产配置优化带来的收益补充,叠加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上升,结构性拉高了整体基准。

TOF产品作为标品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量减价增"态势。10月TOF产品成立295款,环比减少33.71%,但成立规模达84.32亿元,环比增长7.04%,显示出投资者对专业组合投资工具的认可。TOF产品作为标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量减价增”的独特态势。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5日,10月TOF信托产品已披露成立数量295款,环比减少33.71%,但已披露成立规模达84.32亿元,环比增长7.04%。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