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低开高走,沪指收涨4029.50点再创10年新高。板块方面,电池、能源金属、半导体等行业表现较好,聚焦芯片产业链中/上游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收涨0.71%,单日“吸金”约1200万,成份股神工股份大涨8.81%。
消息面上,半导体设备ETF(561980)第四大权重股中芯国际昨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62亿元,环比增长6.9%,为单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7亿元,同比增长43.1%;毛利率为25.5%,环比上升4.8个百分点。财报显示,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晶圆销量同比增加及产品组合变动所致。
据财联社统计,这是中芯国际月产能首次突破100万片。横向比对来看,目前中芯国际的这一产能是国内另一晶圆代工巨头华虹公司最新产能的2倍有余,后者最新月产能为46.80万片。如果按照环比增长2%的来计算,中芯国际今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可能在175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国产GPU龙头沐曦、摩尔线程传来IPO新进展。
11月13日,证监会同意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同日,摩尔线程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自去年以来,包括摩尔线程在内的国产GPU“四小龙”先后开启IPO之路。头豹研究院赵歆禹指出,AI大模型、智能汽车是目前GPU的新兴应用领域。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需要大量GPU芯片进行推理训练。智能汽车对图像处理要求很高,对高端GPU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最后,存储芯片方面,产业目前正迎来结构性繁荣期。
招商证券指出,HBM、HBF等高带宽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产能优先向高端产品倾斜,使得供应商掌握定价权,传统DRAM与NAND供给紧张,价格持续上行。行业巨头在HBM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其盈利能力,有望带动上游设备、材料、封装厂商及下游AI服务器、云计算与终端设备的配套增长。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标的指数中半导体设备、材料和集成电路设计三大行业合计占比约90%,行业集中度较高;重仓股方面,指数聚焦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关键国产替代领域龙头,前十大集中度约78%,“双高”特征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中证半导2025年年内涨幅高达57.40%,区间最大上涨超过80%,对比半导体材料设备、国证芯片、中华半导体芯片、芯片产业等主流半导体指数,均处于前列,高弹性特征较为明显。
配置方面,中原证券认为,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换时点,上证指数围绕4000点附近蓄势整固的可能性较大,市场风格再平衡仍将延续,周期与科技有望轮番表现。操作上宜均衡配置,投资者可采取“顺周期+科技成长”的均衡配置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