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我国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2025-11-14 18:35:4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从地面到空天,从人与人连接到万物智联,6G技术正勾勒出未来十年数字社会的新图景。据中国新闻网消息,11月13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2025年6G发展大会上传来重要消息: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了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第六代

从地面到空天,从人与人连接到万物智联,6G技术正勾勒出未来十年数字社会的新图景。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11月13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2025年6G发展大会上传来重要消息: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了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未来6G标准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大会上表示,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慧等多技术融合创新。

01 三阶段技术路线图

我国6G技术试验已明确清晰的推进路径。技术试验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最终目标是研发6G预商用设备。

第一阶段的关键技术试验主要目标是明确6G主要技术方向。目前第一阶段已完成,形成了包括通感一体化、空天地一体化等方向的300多项关键技术储备。

第二阶段的技术方案试验将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

第三阶段的系统组网试验将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

张云明副部长强调,要“一体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应用培育等工作,为6G标准化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02 融合创新技术特征

与5G相比,6G的技术特征显著不同。6G将突破传统移动通信范畴,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空间的双重拓展。

服务对象从人、机、物拓展到智慧体;服务空间从地面拓展到空天地一体化。这一转变将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宏伟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上指出,“AI手机、智能体手机以及AI眼镜等外设设备将是主要发展方向,AI与XR融合终端将进一步增强交互的自然性和沉浸感,有望成为6G重要驱动力”。

业界专家已明确6G“终端、通智融合、星地融合”三大重点突破方向。

在终端层面,将打破传统手机单一形态,向智能化、多形态、可穿戴化演进。通智融合层面,6G时代将实现人工智能与网络的双向赋能,让网络从“被动承载”转向“智能感知”。星地融合层面,通过卫星与地面网络一体化组网,破解传统地面通信覆盖局限,实现全球无缝连接。

03 全球合作发展态势

我国6G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目前已汇聚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百餘家单位合力,组织全球主流设备企业全面参与6G技术试验。

6G推进组与欧洲6G-IA、韩国6G论坛等组织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6G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

2025年被视为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预计,从2030年起,6G将在中国、欧洲、美国等地率先实现商用。

斯寒进一步预测,到2040年,6G连接数有望突破50亿,占全球总连接数的50%以上。

张云明副部长在大会上倡议,应“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6G发展动力和需求的差异,着力形成新业务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共識,共同维护全球标准统一和产业协同,实现发展利益最大化”。

04 产业生态培育计划

作为6G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生态培育工作也已启动。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硕在大会上表示,北京市将把6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战略方向。

孙硕说,北京市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策源、推动成果转化、打造产业生态,着力建设全球6G产业核心技术的策源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正在前瞻布局未来信息产业,全力打造6G SPACES新质生态社区。

该区已聚集了80余家上下游企业,主攻通感、通智、太赫兹通信等领域,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初步形成了6G产业生态发展的雏形体系。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