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未申报的黄金购买量可能是官方数字的10倍以上。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在悄然推进去美元化过程中,也凸显出当前黄金价格创纪录上涨背后日益不透明的需求来源。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央行今年的黄金购买量极低——8月购买1.9吨,7月1.9吨,6月2.2吨,市场上几乎无人相信这些数字。
兴业银行的分析师根据贸易数据估算,中国今年的黄金总购买量可能高达250吨,占全球各国央行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未公布购买的规模,反映出交易者在判断市场走势时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央行买盘主导市场的背景下。
凯雷集团能源路径首席策略师杰夫·库里表示,“中国购买黄金是去美元化战略的一部分”。
他表示自己不会试图去猜中国人民银行的实际购金规模,“和石油不同,黄金无法用卫星追踪。根本无法知道黄金流向哪里,被谁买走。”
交易者们现在开始依赖其他数据来源来判断黄金需求,比如订单中是否出现了400盎司连号新铸金条的迹象。这类金条通常在瑞士或南非精炼,通过伦敦转运后飞往中国。这被视为中国购买黄金的间接证据。
日本贵金属市场协会理事布鲁斯·池水表示,“今年人们对官方数据根本不相信,尤其是中国的数据”。
他认为中国当前的黄金储备接近5000吨,是公开报告数据的两倍。
各国央行近年来大量购买黄金,推动金价上涨至每盎司4300美元以上。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除美国以外全球储备中黄金占比从10%升至26%,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备资产。
但同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报的比例却在下降。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基于Metals Focus数据的估算,最近一个季度中,仅约三分之一的官方购买量被公开申报,而四年前这一比例约为九成。
央行可能出于避免引发市场提前反应,或出于政治原因选择不申报购金。一些国家担心公开购买黄金可能会影响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
瑞士MKS Pamp精炼厂的分析师妮基·希尔斯表示,“担心美国政府报复,有时候只申报最低限度的购金数据,是合理的。黄金被视为一种对美国的纯粹对冲资产。在多数新兴市场,央行有动力不披露全部购买行为。”
卖家也担心,宣布出售计划后会让金价对自己不利。英国前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1999年宣布英格兰银行将出售一半黄金储备,结果导致金价进一步下跌,平均售价为每盎司275美元,仅为当前价格的十五分之一。
兴业银行分析师迈克尔·海格表示,黄金市场这种不透明性让它比石油等商品更复杂,“黄金市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央行进出黄金市场的吨数对价格影响极大。没有清晰的数据,会带来更大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同时也是信息最不透明的国家之一。分析人士只能根据进口数据、推测和消息来源自行估算相关数字。
中国的官方购金项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这个机构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今年截至目前,官方仅宣布购买了25吨黄金。
官方储备黄金通常存放在上海或北京。
一位前外汇局官员透露,外汇局制定了为期一年和五年的黄金购买目标,但目前的持有量仍远低于目标水平。
除外汇局及其中介机构外,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和军方也参与购买黄金,但这些机构不被要求及时披露持仓信息。
观察中国官方购金的一个替代方法,是查看英国对中国的黄金出口情况,因为中央银行偏好的大金条主要在伦敦交易。根据这一方法,兴业银行估算外汇局今年将进口大约250吨黄金。
另一种方法是对比中国的黄金净进口量和国内黄金产量,再结合商业银行持有量或零售消费量的变化。
北京智库Plenum Research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2023年中国可能有1351吨黄金可以归因于官方购买,2022年则为1382吨,远超同期中国公布的购金数据六倍以上。
进一步复杂化的是,中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开采国,去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0%。这意味着中国可以通过购买本国开采的黄金增加储备。
随着黄金储备的扩大,中国也在吸引发展中国家将黄金存放在中国。据知情人士透露,柬埔寨近期已同意将新购买的黄金,以人民币支付,并存放在深圳的上海黄金交易所金库中。
不少黄金分析师甚至不愿意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真实购金规模作出猜测。
线上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ault的研究主管阿德里安·阿什表示:“这最终是无法得知的。”
他指出,“任何看似可行的推算路径……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这只是中国黄金市场这个谜团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