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赴港上市搁浅、收购失利、业绩下滑,“鸭货三巨头”各有糟心事
go
lg
...
60家。 就在今年6月,周黑鸭还被传出
裁员
20%-30%的消息,后该公司表示
裁员
信息为谣言。同样在6月,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回归公司CEO岗位,并活跃在直播领域。12月10日,周富裕因卡磁炉烧开水的时爆炸被炸伤,其由此获得一波广泛的关注。 彼时,受伤后仍坚持直播的周富裕曾发视频称,“作为企业的创始人,鸭哥必须躬身入局,如果遇到一点小伤,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的话,其他兄弟们,其他同事会怎么看?”周富裕表示,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轻伤不下火线,我这点小伤算个啥?
lg
...
金融界
2024-12-24
蒙牛再陷
裁员
风波,半年走了3000人,乳业“寒冬”何时休?
go
lg
...
近日,“蒙牛为实现对中粮承诺的优化,或
裁员
超过6000人”的传言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关注。 一位接近蒙牛的人士像向记者证实近期确有
裁员
,但人数较传言有比较大出入,也没听说蒙牛对中粮有
裁员
承诺,这两年都在调整人员,有出也有进。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蒙牛乳业员工数量已经出现下降的迹象。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员工数量为约43000名,较2023年末减少超3000人,较2022年末减少超4000人。 今日早间,蒙牛乳业港股开盘走低一度下跌逾1%,随后出现反弹,截止发稿小幅上涨0.45%。 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降是
裁员
的主要导火索”。 2024上半年,蒙牛乳业营收和净利润都跌至了四年来的新低。财报显示,上半年,蒙牛营收446.71亿元,同比下滑12.6%;归母净利润24.46 亿元,同比下滑19.03%。 由于消费需求不及预期,蒙牛业务“全线下滑”。其中,在上半年,蒙牛液态奶、奶粉、冰淇淋、奶酪营业收入 362.26亿元、16.35亿元、33.71亿元、22.1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2.9%、下滑13.7%、下滑21.8、下滑6.3%。 为了应对困难局面,蒙牛乳业一边
裁员
、一边增加借款,同时削减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用。 2024年上半年末,蒙牛乳业的员工人数为4.3万名,2023年末,公司雇佣员工总数约为46064名。半年时间,蒙牛乳业
裁员
了约3000余人。 降本非常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薪酬支出约为42亿元,下降了约5%。 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为12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9.06亿元减少8.8%。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51.2亿元降至44.99亿元,同比减少12.1%。 值得注意的是,“老对手”伊利也在营收增长上遭遇困难。 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营收890.39亿元, 同比下滑8.59%;归母净利润108.69 亿元,同比增长15.87%。 其中,在三季度,伊利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系列分别录得收入206.37亿元、68.21亿元和10.22亿元,同比下滑10.31%、增长6.56%和下滑16.61%。 行业供需矛盾凸显 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凸显,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乳企业绩承压。 2020年以来,受奶源供应短缺影响,奶牛养殖行业进入到投资快速增长期,大型牧场项目纷纷开工建设。随着新建牧场陆续进入投产期,原奶产量持续增长。进入2023年后,逐渐增长的供给和趋于平缓的需求之间难以平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国内牛奶产量1856万吨,同比增长3.4%;规模乳企乳制品产量1433万吨,同比减少3%。 奶产量增速高于消费量增速,这给了部分小企业获得低价奶源和低价销售产品的机会,对终端牛奶价盘产生一定影响。 蒙牛表示,常温液态奶受到原奶价格的下行和需求不及预期的挑战是最为突出的。虽然公司已经预见到了行业寒冬的到来,但寒冬的凛冽,让公司能做的,只剩下整体库存和压缩费用。
lg
...
格隆汇
2024-12-24
《黄浦区关于优化和加强投资促进工作 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go
lg
...
学位、境外律师执业资格、境外仲裁机构仲
裁员
资格的予以支持;吸纳紧缺人才,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吸纳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急需产业领域的法律服务人才,形成新兴产业领域法律服务人才目录,充实区重点领域法律服务人才库。
lg
...
金融界
2024-12-24
【欧股收评】圣诞节前市场淡净,欧洲股市小幅收高
go
lg
...
%。此举预计将带来规模效应,但也伴随着
裁员
计划。Aviva表示,合并后员工总数将减少约7%,2024年预计在英国
裁员
约1,300人。公司强调,这些
裁员
将通过现有职位空缺和“自然减员”方式缓解对员工的影响。 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因与德国工人达成一项罢工协议,股价周一下跌约1.32%。根据协议内容,公司将到2030年
裁员
35,000人,并削减产能以降低成本,这一消息令市场情绪承压。 瑞典在线赌博公司Evolution周一成为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表现最差的个股,股价暴跌10.14%。英国博彩委员会对该公司展开审查,称其游戏通过未经授权的运营商在英国被访问。Evolution表示,审查结果可能从不采取行动到吊销经营许可证不等,目前英国市场占其总收入的约3%。 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股价反弹5.67%,此前,该公司因实验性减肥药CagriSema的结果不及预期而在上周遭遇逾20%的抛售。 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计划合并的消息持续发酵,提振了相关股价。但持有日产少数股权的法国雷诺股价仍收盘下跌1.2%。
lg
...
Sissi
2024-12-24
本田与日产启动业务整合谈判,或缔造全球第三大车企,助力应对特斯拉与中国车企挑战
go
lg
...
影响。 此外,Nissan上月宣布计划
裁员
9,000人,并削减20%的全球产能,此前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 其他相关报道 据报道,台湾制造商富士康曾与Nissan接洽潜在收购,但在与Renault的会面后暂停了兴趣。此外,媒体称,Nissan计划整合其欧洲市场布局,以提高生产效率。 编辑总结 此次谈判是Honda和Nissan为应对快速变化的汽车行业趋势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合作可能在技术共享和市场整合方面带来显著效益,但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市场反应仍是挑战所在。 名词解释 联合控股公司:指多家公司共同成立的控股企业,旨在整合资源并协调运营。 混合动力汽车:一种同时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Stellantis:由PSA集团和FCA集团于2021年合并而成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今年相关大事件 2024年12月:Honda和Nissan宣布启动整合谈判。 2024年11月:Nissan宣布削减20%全球产能,以应对销售下滑。 2024年10月:富士康暂停对Nissan的潜在收购兴趣。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2-24
Spotify两年内股价从80美元跃升至500美元,市场价值飙升至1000亿美元,全面转型与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go
lg
...
决策 2023年底,Spotify宣布
裁员
17%,涉及约1500名员工,这是继年初
裁员
800人后的又一波大规模
裁员
。
裁员
举措预计2024财年将节省约3亿欧元的成本。这些成本削减措施与收入增长同步进行,极大改善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还进行了高管调整,财务总监保罗·沃格尔卸任,由克里斯蒂安·卢加接任。 业务多元化战略助推增长 2024年,Spotify加大了对有声书市场的投入,推出包含音乐、播客和有声书的高价“捆绑”服务,同时提供仅限有声书或音乐的订阅选项。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提高了价格,还显著改善了利润率。Spotify的长期毛利目标已经达到,并预计将在未来进一步攀升。 编辑观点 Spotify的股价反弹展示了其成功的转型和执行能力。从优化成本到扩展服务,公司逐步强化了市场竞争力。然而,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Spotify需持续创新以保持领先地位。 名词解释 毛利率:指企业扣除产品直接成本后的毛利润占收入的比例。 捆绑服务:指将多种服务或产品组合在一起,以提升整体价值的商业模式。 有声书:一种以音频形式呈现的书籍内容,适合于用户在移动或闲暇时收听。 播客: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音频节目,内容涵盖广泛的主题。 Spotify:全球领先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提供音乐、播客和有声书内容。 今年相关大事件 2024年12月:Spotify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2024年11月:Spotify推出新的有声书捆绑服务,强化市场布局。 2024年3月:新任财务总监克里斯蒂安·卢加上任,接手公司财务战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2-24
日产与本田合并计划曝光:年产800万辆成全球第三大车企,为电动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go
lg
...
年11月:日产削减全球产能20%,宣布
裁员
9000人。 2024年8月:日产、本田和三菱达成共享电动车零部件的协议。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2-24
华尔街日报: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习近平仍在坚持自己的顶层设计,为与美国摊牌做准备
go
lg
...
合并了许多亏损的国有企业。这导致大规模
裁员
,但也让幸存的企业变得更强大。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时任总理温家宝推出了一项规模相当于当时GDP约12%的财政刺激计划。尽管这为后来中国的债务问题埋下了种子,但通过表明北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增长,这一举措让国际投资者对其经济政策充满信心。 准备对抗 自美国大选以来,习近平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他没有退缩的打算。 在11月7日给特朗普的祝贺信中,习近平隐晦地警告不要与中国展开经济对抗。 “历史告诉我们,两国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两败俱伤,”他说。 大约一周后,习近平在秘鲁与拜登的一次会面中警告特朗普,不要在双方分歧的重大问题上挑战北京,包括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主张、人权问题、中国的党国体制,以及习近平所谓的“中国发展权”——这是对美国限制中国获取西方芯片和其他技术的回应。 习近平告诉拜登,这些“红线”——根据中国官方的会谈记录,“不能挑战”。 接近北京决策圈的人士表示,习近平将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视为替代旧增长模式(包括房地产投资)的必要代价,而新模式则包括高价值制造业,如汽车和芯片领域。 这些人士还说,习近平及团队因为看到中国在减少对西方产品依赖方面的进展而备受鼓舞,同时也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的依赖。 “尽管整体经济挣扎,但这个战略是有效的,”一位熟悉北京决策的人士说。 根据研究机构Gavekal Dragonomics的11月报告,中国在某些类型的半导体、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设备等领域,对制造业进口的依赖已逐步减少。 但在高端芯片制造、航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仍然依赖美国的技术、资本和专业知识。 如今,出口是中国经济少数几个亮点之一。为了避免整体增长受到又一次重大打击,中国需要尽可能保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能力。 随着特朗普与中国再度交锋,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寄希望于一场新的贸易战,或许会迫使习近平领导层将制造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转向更注重提升消费者购买力的方向。 他们推测,如果特朗普兑现提高关税的承诺,中国出口必然会下降,北京不得不提振内需以维持经济运转。 但与特朗普首次执政时相比,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双方都变得更加固执己见。 前奥巴马政府高级国家安全官员伊万·梅德罗斯表示,习近平的领导风格将让中国难以有效应对特朗普的第二任期。 “我完全看不到习近平会妥协,以达成某种大交易,”他说。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12-24
日系车企巨无霸将至,本田日产“报团取暖”,力争明年6月达成协议!
go
lg
...
主要市场的销量暴跌后,上个月日产宣布了
裁员
9000人,并削减20%的全球产能。 再看本田的表现,2024年前10个月全球累计销售297万辆,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2%,但中国区销量却同比下31%。 本田已被迫全球范围内削减10%产能,并首次在其原本最赚钱的中国和泰国等地开始关闭工厂。 为了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中国强势崛起的汽车制造商们,合并是本田日产能否“重整旗鼓”的重要机会。 如果最终合并成功,未来将形成七个协同效应。 1、通过标准化两个公司的车辆平台来获取规模优势; 2、通过整合研发功能来提高研发能力和成本协同效应; 3、优化制造系统和设施; 4、通过整合采购功能来强化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 5、实现运营效率改进的成本协同效应; 6、通过整合销售金融功能来获取规模优势; 7、建立智能化和电气化的人才基础。 不过,对于合并一事能否重整旗鼓,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日产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表示,他不相信本田日产联盟会成功,因为两者是汽车制造商,没有互补性。 “日产和本田合并这是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笔务实的交易,因为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它们在同样的市场上运营,产品几乎相同,品牌也非常相似。”
lg
...
格隆汇
2024-12-23
日本车企“最后一搏”?!日产与本田的合并对意味着什么?
go
lg
...
” 为什么是现在? 日产上个月表示,将
裁员
9,000人,占其全球员工的约6%,并将全球生产能力削减20%,此举是在报告了93亿日元(约合6100万美元)的季度亏损之后。 本月初,日产重组了管理层,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自愿减薪50%,承担公司财务困境的责任,并表示日产需要提高效率,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成本上涨和其他全球性变化。 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最近将日产的信用前景下调至“负面”,理由是盈利能力恶化,部分原因是北美市场的降价。但它指出,日产拥有强大的财务结构和1440亿日元(约94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日产的股价已跌至一个被认为相对便宜的水平。日本金融杂志《钻石》(Diamond)报道称,在台湾iPhone制造商鸿海精密工业公司(更广为人知的是富士康)开始探索可能收购日产作为其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一部分后,与本田的谈判变得更加紧迫。 自2018年底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因涉嫌欺诈和挪用公司资产被捕以来,日产多年来一直在艰难度日,戈恩否认这些指控。戈恩最终被保释并逃亡黎巴嫩。 更多挑战 丰田在2023年生产了1150万辆汽车,而本田生产了400万辆,日产生产了340万辆。三菱汽车则生产了略超过100万辆。即便合并后,丰田仍将是领先的日本汽车制造商。 所有全球汽车制造商都面临潜在的冲击,如果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兑现对提高或征收关税的威胁,甚至对日本等盟友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邻国的进口产品征税,可能会影响到汽车市场。日产是调整供应链、包括墨西哥组装车辆的主要车企之一。 同时,分析师表示,行业正发生“可负担性转变”,这一趋势由那些认为自己无法支付接近5万美元购买新车的人群推动。在美国这一对日产、本田和丰田等公司至关重要的市场,这迫使汽车制造商考虑降低定价,这将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
lg
...
埃尔瓦
2024-12-23
上一页
1
•••
157
158
159
160
161
•••
69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酝酿计划 阻止美国军方获取其稀土磁铁
lg
...
ADP预警吓坏市场!黄金急跌50美元 美股、美元、比特币齐遭重创
lg
...
”帝国终结“时刻临近?专家警告:黄金或被重估,“布雷顿森林体系2.0”正在成形
lg
...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中国动用“大数据”向拥有境外投资收入的公民征税
lg
...
【黄金收评】发生了什么!?市场巨震:金价暴跌50美元后飙升 如何交易?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30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7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