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网>about>正文

海底捞拟赴港上市!去年营收106亿,利润12亿,创始人却已成新加坡人~

文/pengsz2018-05-18 13:23:31来源: FX168财经网

  继小米确定在香港上市后,海底捞也要赴港上市了。

  5月17日晚间,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海底捞拟赴港上市

  以后除了街头巷尾,资本市场也是满满的火锅味!

  创始人移民新加坡,2017年营收106亿

  创始人已移民新加坡

  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介绍海底捞如何创业成功的文章,但内容多是介绍海底捞服务如何好,对待员工如何慷慨。

  现在,通过招股书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完完全全的海底捞,例如揭开“被神话”的创始人的面纱。

  大家知道的故事是:四川简阳的张勇,在家乡开了一家小火锅店,对面美发店的姑娘舒萍因为经常来吃火锅,成了他的女朋友。

  图片来源:企业家

  再后来,1994年,张勇、舒萍和张勇的同学施永宏、施永宏女朋友李海燕,四人一起开了一家火锅店,起名海底捞。

  招股书中显示,张勇和舒萍的国籍均为新加坡籍,另一位创始人施永宏的国籍仍为中国。

  招股书还显示,张勇和舒萍两人共拥有海底捞62.70%的股份。

股份

  另外,海底捞的3名独立董事中,也有2名新加坡籍。

  揭开创始人的面纱后,我们再来揭开海底捞的财务数据。

  2017年营收106亿,净利润11.94亿

  招股书显示,最近3年海底捞收入分别是57.57亿元(2015年)、78.08亿元(2016年)、106.37亿元(201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9%。

  2015年海底捞年度利润是4.11亿元,2017年达到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可以看到,海底捞的净利润增速达到营业收入增速的两倍,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海底捞的净利润

  恐怖的盈利能力,单店日营收超15万

  招股书显示,2015年海底捞拥有112家餐厅,2017年底达到273家,目前共拥有餐厅320家,其中内地296家,24家位于中国台湾、香港及海外地区。

  320家火锅店创造106.37亿元的营业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海底捞火锅店年营业收入达0.33亿。

  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的火锅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超过15万,在三四线城市超过10万,境外单店日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8万,整体平均日销售额达到14万。

海底捞平均日销售额

  年顾客超1亿,98%愿做回头客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在全球服务的顾客总量达到了1.06亿人次,在中国内地,每家门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就餐。

  在2017年,平均每位顾客在海底捞消费94.6元,而且98.2%的人愿意再次就餐,六成顾客每月去一次。

  此外,除了门店餐厅,外卖服务营收也是翻倍,去年达到21.88亿元。

  员工薪水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

  海底捞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好,目前海底捞总员工约5万人。

  招股书显示,去年收入近三成用在员工成本上,达到31亿元,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员工年平均薪酬约6万元。

  相比之下,董事薪酬比较高,平均约300万元。

  这样看来,海底捞的员工收入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不过考虑到餐饮行业一般包员工吃住,员工平均薪酬也不算太低。

  虽然中国火锅市场大,海底捞赚钱能力强,但招股书中也列举了公司面临的问题,如竞争对手多,房租成本上升等,这可能也是海底捞主动上市的原因之一。

  上市原因:准备扩张,开店成本高,竞争对手多

  开店底气:最快当月盈亏平衡,6个月收回投资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8年计划开设180家至220家新餐厅。

  海底捞每间新餐厅需要800-1000万投资,由于大规模开店,海底捞2017年资本开支达到15.18亿。

  不过得益于海底捞较高的单店盈利能力,海底捞餐厅一般1-3个月达到盈亏平衡,大多数餐厅6-13个月能收回投资。

  相比之下,行业平均水平是3个月到6个月实现首月盈亏平衡,然后在15个月至20个月达到现金投资回报。

  这也是海底捞敢于大规模扩张的底气所在。

  火锅市场大,规模达4000多亿,竞争对手多,有60万家火锅店

  海底捞招股书称,火锅占据了中国中式餐饮市场的最大份额,2017年比例为13.7%。

  其中,川式火锅又占火锅餐厅市场的64.2%。中国2017年有60万家火锅餐厅,预计2022年达到89.6万家。

  火锅餐厅市场规模2017年为4362亿,预计2022年达到7077亿。

火锅百强企业

  (第二名的上海鑫绪餐饮为“杨国福麻辣烫”)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可以预见,上市融资后,海底捞的扩张速度会大幅加快,想必海底捞的粉丝们都会担忧上市后,公司海底捞会被资本侵蚀,服务水平下降吗?

  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他已经上市的连锁餐饮发展如何。

  上市后,海底捞会变得更好吗?

  海底捞独家供应商已上市

  颐海国际是海底捞旗下的独家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的董事长也是海底捞的联合创始人——施永宏。颐海国际官网的介绍中,称自己是中国第二大火锅底料供应商。

  2016年7月13日,颐海国际在港交所上市。

  受益于海底捞业务规模迅速扩张,2017年全年,颐海国际实现收入16.46亿元人民币,毛利6.12亿元,同比增加46.7%。

  在海底捞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颐海国际股价也走出了慢牛趋势,今日港股开盘时,股价一度大涨10%,随后小幅回落。

颐海国际股价走势

  颐海国际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通达信

  除了海底捞的供应商已经上市外,像呷哺呷哺和味千拉面等连锁餐饮也早已上市,经营状况也有好有差。

  上市后,经营更好的“小火锅”—呷哺呷哺

  同样经营火锅的呷哺呷哺也于2014在港股上市,2017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36.6亿,净利润5.43亿。

  虽然营业额只有海底捞的三分之一,但净利润却是海底捞的近二分之一,算起来,呷哺呷哺的盈利能力还高于海底捞。

  从呷哺呷哺的股价中,也能看出来,市场对呷哺呷哺是比较认可的,从2016年至今,股价已经上涨超过了一倍。

呷哺呷哺股价

  图片来源:通达信

  海底捞的供应商颐海,以及“小火锅”呷哺呷哺上市后的营业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也有上市后经营不善的连锁餐饮企业,例如味千拉面。

  上市后,经营水平下降的味千拉面

  我们看一下味千拉面的股价走势,就大概知道味千拉面的现状了......

味千拉面的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通达信

  从2014年,味千拉面的股价就开始连年下跌,股价也从近10元跌到了2.5元左右,下跌了近4倍。

  2017年,味千拉面全年净亏损4.87亿元,当其他餐饮企业在扩张时,仅2017年上半年,味千拉面却减少了13家门店。

  在2017年,海底捞也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北京一家报纸报道,发现海底捞位于北京的两家餐厅的经营有卫生问题。上市后,希望海底捞融资后,能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食品安全管理。

  海底捞员工有免单权一直为众多顾客称道,小编建议海底捞上市后推出“股东免单服务”。

  最后,还有一个疑问就是BAT都已经准备回归A股了,小米、海底捞还要跑去香港上市的原因是什么呢?

关键词阅读:股市泡沫其他百科

分享到:
FX168财经APP下载
  • 二维码
  • 微信
  • 返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