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华尔街日报:马斯克在美国有麻烦时,在中国的路也越来越窄

2025-07-08 00:00:34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马斯克在美国面临日益加深的商业和政治挑战,他在另一个最重要的市场——中国,也同样遇到了麻烦。

u/Kruzat,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有段时间,特斯拉是中国道路上最火的汽车,马斯克也在在北京备受追捧。政府官员向这家公司提供了大量优惠,这是一项有意为之的战略,目的是通过引入特斯拉的技术来加速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并刺激竞争。特斯拉的销量迅速增长。

但风险一直存在,那就是特斯拉可能会落后于自己帮助催生的竞争对手,而且现在正成为现实。

随着其他中国车越来越受欢迎,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同时,马斯克在华盛顿作为北京合作伙伴的形象也受到打击,因为他和特朗普的关系恶化。

中国消费者表示,特斯拉的车型越来越显得老套,不符合本地口味。目前中国自主设计的高端电动车配备了特斯拉通常没有的功能,比如多个大屏幕可以看电影和玩游戏、用来冷藏饮料的冰箱,以及车内自拍相机。

生产电动车和电池的比亚迪,以及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最近都宣布研发出能在短短五分钟内为汽车充电的新技术。

中国的特斯拉员工表示,他们曾向总部反映公司产品老化的问题,但通常很难得到及时回应。销售人员在没有最吸引人的车型可卖的情况下压力越来越大,内部的不满情绪也在积累。

很多中国消费者仍然认可特斯拉作为电动车先锋的品牌形象。而且这家公司在政府里仍有支持者。

中国领导人把特斯拉视为成功外资投资的典范,也是帮助中国打造以可再生能源、电动车和电池为中心的绿色经济的有益合作方。

随着今年中美贸易紧张加剧,知情人士说,中国总理李强明确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不应成为任何报复措施的目标。

但北京并未批准特斯拉的所谓“全自动驾驶(监管版)”辅助驾驶软件全面,这项技术是特斯拉希望在未来主导交通行业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公司也在努力掌握的技术。

与此同时,马斯克和特朗普的公开决裂,也在削弱他对北京的价值。

今年一月,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曾在华盛顿会见马斯克,并表示北京希望他能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一位知情人士说。

不过,知情人士表示,马斯克对中国方面的示好并不买账。而且,由于马斯克和特朗普的矛盾,北京不再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视为地缘政治资产,也会避免公开拉拢他。

“特斯拉对中国仍然重要,”一位与中国官员有接触的人说,“但对当局来说,扶持本土公司仍然更重要。”

对马斯克来说,在与华盛顿保持距离后,他曾表示会重新专注于特斯拉,而在中国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是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收入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生产和出口中心,占全球汽车交付量的大约一半,并为全球生产提供零部件。

事实上,随着特斯拉在美国和欧洲的销量下滑,中国的重要性反而在上升。中国也是马斯克重视的技术,例如全自动驾驶和无人出租车的试验场。

特斯拉和其他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一样,在中国降价销售,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新款Model Y SUV,希望能在当地提振销量。

然而,马斯克似乎并不愿意为这个市场做太多让步,而是依赖特斯拉在质量和技术方面的声誉来保持在中国的领先地位。

特斯拉公司在四月份的财报展示中谈到中国市场时表示,虽然普遍看法是竞争对特斯拉不利,但公司认为竞争会加快电动车普及,长期来看有助于特斯拉的销量。

许多专家认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前景仍然不明。美国公司在中国一开始往往能成功,但当本地竞争对手扩大规模、政府政策向国内冠军倾斜时,就会逐渐落后。

2000年代初期,摩托罗拉就曾被中国公司赶出市场,当时政府通过要求共享技术和采用华为制定的电池标准,来向这家美国公司施压。

苹果在2023年是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冠军,但现在已落到华为和另一家中国品牌之后,原因在于后者提供价格更低却很受欢迎的功能。苹果的下滑还受到政府官员使用限制和支持本土厂商的刺激政策的影响。

受到压力

“你永远不要低估马斯克和特斯拉的韧性,”曾任通用汽车高管、现经营汽车咨询公司的迈克尔·邓恩说。不过他也表示,马斯克可能很清楚,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都有“保质期”,所以也在考虑在印度等地投资,以防中国市场变得更难经营。

邓恩说,马斯克“在中国的业务可能更接近日落,而不是日出”。

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尽管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今年5月,特斯拉在中国销量略低于4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30%,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整体增长了28%。

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今年5月,特斯拉在这个品类的市场份额降到4%,相比2021年初的11%大幅下滑。主要竞争对手比亚迪在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市场的份额约为29%。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在去年才开始卖电动车,如今市场份额约为3%。

接受采访的购车者表示,特斯拉看起来不再像以前那么前卫,同时政府对特斯拉的限制也进一步影响了受欢迎程度。

34岁的钱洋(音)说,他以前有辆特斯拉Model 3,周末开着很享受,但去年他的国企雇主告诉他,出于安全考虑,不要把特斯拉停进公司院内。

中国从2021年起限制政府和军队人员使用特斯拉,理由是担心汽车收集的数据可能导致国家安全泄露。尽管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本地数据中心来缓解这些顾虑,一些地区也放宽了限制。

钱洋卖掉特斯拉,用34,000美元买了一辆小米SU7电动轿车。现在他成了小米车的粉丝,这辆车搭载了“小爱”语音助手,可以执行开门等操作,还能和其他小米设备互联。

“你知道那种下班时的感觉吗?可以直接在车里对小爱说,远程打开房间里的空调,那简直太幸福了。”钱洋说。“特斯拉现在就像苹果手机一样,变得没有灵感、乏味,再也没有革命性功能了。”

中国的特斯拉销售人员表示,额外的功能会降低电池续航并影响加速性能,他们正鼓励顾客关注特斯拉的安全记录。但他们私下也抱怨,面临日益加大的内部销售目标压力。

一位北京的销售人员说,他的销售目标最近从每周通常卖四辆提高到每天至少卖一辆。他说,最近几个月,很多同事每天工作12小时,以前是10小时。

知情人士说,2021年初,中国团队向总部提交的报告里指出,当地消费者希望汽车能与智能手机无缝连接,并增加更多娱乐应用。

但总部在美国的特斯拉高管回复说,这些功能不是优先事项。

这位人士说,特斯拉中国战略团队在2023年和2024年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又被敷衍了。特斯拉从2023年开始确实为当地用户引入了包括芒果TV在内的一些受欢迎的中国应用,但特斯拉车主可以使用的应用仍比中国品牌少。

知情人士说,几年前,特斯拉最初曾承诺要设计一款让中国消费者感觉更有本土特色的新车型,但后来搁置了这个计划,因为其他优先事项取而代之。

马斯克转而采用设计更实惠车型的策略,通过去掉或简化现有车型的功能来降低成本,并使其更容易在现有生产线上大规模生产。

包括计划中的新款Model Y在内,一些员工和分析师对这种策略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如果价格没有明显优势,这些“简化版”车型会很容易被本土竞争对手超越。

特斯拉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Model Y SUV起价约为36,700美元。而竞争对手比亚迪的电动SUV海狮07起价约为26,400美元。

自动驾驶受阻

特斯拉未能在中国全面推出FSD辅助驾驶服务,也加剧了问题。

不同于通过预设规则应对大部分情况的传统软件,特斯拉当前的FSD基于AI系统,依靠数百万段实际路况的视频来学习驾驶。

这套系统主要用美国的数据进行训练,被认为是技术领先者,并在2024年初已在美国广泛推出。FSD能帮助驾驶者泊车、在城市街道和高速公路上导航。目前,驾驶者仍需要在方向盘后保持注意,随时准备接管。

马斯克希望在中国推出FSD,不只是为了提升销量,还因为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能产生大量数据,能帮助改进FSD的能力,从而巩固特斯拉的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公司也在推进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出租车服务,包括百度和小马智行运营的数千辆无人出租车。特斯拉在6月于奥斯汀推出了无人出租车,但在中国没有投放任何无人出租车。

知情人士说,由于审批迟缓,特斯拉今年2月开始通过空中下载更新,向用户推送FSD在美国版本中包含的城市导航等部分功能,钻了中国规定的空子。

当时,中国车企发布大更新前需要获得官方批准,小更新通常只需通知主管部门。

这些人士说,特斯拉的做法惹恼了一些官员,促使监管机构明确要求车企在发布任何驾驶辅助更新前都要获得批准。

特斯拉随后叫停了这些更新。但为了保持用户兴趣并收集反馈,特斯拉在3月宣布将提供一个月的免费试用FSD部分功能。监管部门再次要求特斯拉停止,表示不应把驾驶者当“小白鼠”。

今年3月底,小米的驾驶辅助技术发生事故后,中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整个行业的监管。

疫情前几年,特斯拉在中国的处境与今天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领导人似乎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拉拢马斯克。他们希望特斯拉在中国的扩张能刺激表现平平的本土车企,并推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中国官员将这种做法,比作鲶鱼效应。

中国向马斯克和特斯拉提供了廉价土地、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2018年,特斯拉宣布计划在上海建设首座海外汽车工厂,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生产汽车的外国车企。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激增,上海工厂的出口量也随之增长。

特斯拉的存在对北京也带来了回报,激发了消费者对国产电动车的兴趣,加快了中国电动车供应链的发展。

很快,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特斯拉的技术,比如“巨型一体压铸”,通过高压铝合金压铸一次成型车架,将数百道制造工序合并为一步,从而节省成本和时间。

小米就是效仿的公司之一。

2023年4月,上海的一届年度车展上,中国车企的进步让与会者震惊。在疫情期间,西方汽车高管很难进入中国。但这次,他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街景,到处都是电动车,车辆的技术水平远超预期。

总部位于上海的战略咨询公司Automobility首席执行官比尔·鲁索说,马斯克当初来中国是为了利用低成本和庞大的市场,但他没有预料到中国的反应。

“他没想到的是,中国公司也会这么做,而且很可能会做得比你更好,”鲁索说。“他犯了所有外国汽车制造商都会犯的同样错误——低估了中国超越你、创新能力的速度。”

电池和机器人

对马斯克来说,现在一个大的风险是,同样的模式,可能在特斯拉寄望未来增长的其他业务中重演。

今年3月底,特斯拉开始从新建成的上海工厂向澳大利亚出口“Megapack”电池,这是一种用于电网规模储能的产品。这是北京希望发展的业务,宁德时代等多家公司也在进入这个领域。

马斯克还希望特斯拉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他说这个业务未来有望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

知情人士说,特斯拉目前计划在美国生产数千个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一目标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包括行星滚柱螺杆和机械手电机在内的关键零部件。

中国供应商的工程师曾与Optimus团队加班合作完成设计。这些供应商的高效率让特斯拉把部分组件成本压得极低,以至于即便在华盛顿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后,公司也没有暂停发货,知情人士说。

如今,中国也涌现出一批机器人创业公司,比如宇树科技和Agibot,正准备与美国公司竞争。随着中国供应商与特斯拉合作,这个进程可能会加快。

“只要拿到特斯拉的合同,国内机器人公司会更愿意跟你合作,”一位Optimus供应商的市场经理陈峰说。“特斯拉又能当鲶鱼了。”

在最近一次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他认为Optimus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但他也担心中国最终会主导这一领域。

“我有点担心,在排行榜上,第二到第十都会是中国公司,”马斯克说。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