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彭博深度:中国二季度GDP或超预期,这意味着什么?

2025-07-14 21:03:39
埃尔瓦
FX168财经欧洲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周一(7月14日),彭博社报道称,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有望略高于全年增长目标,为短期内进一步出台刺激措施的必要性降温。

FX168财经报社(欧洲)讯 周一(7月14日),彭博社报道称,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有望略高于全年增长目标,为短期内进一步出台刺激措施的必要性降温。

根据彭博社的调查,官方将于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预计为5.1%。尽管增速低于第一季度,但上半年整体增长有望达到5.3%,显著高于“全年增长5%左右”的官方目标。

出口强劲是支撑经济的重要因素,5月中旬中美达成贸易休战协议,将中国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从峰值145%降至55%左右,加之财政持续发力以提振内需,共同推动增长。这使得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北京当局近期将按兵不动,保留政策空间以应对8月中旬临时协议到期后可能重燃的中美贸易紧张局势。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余向荣(Xiangrong Yu)等人在周四发布的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决策层暂无迫切需要出台大规模刺激。”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5.8%,为3月以来首次加速,超出市场预期。花旗分析师指出,预计本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能“进一步确认当前观望式政策取向,同时为小规模渐进式支持留出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亦释放出更加谨慎的宽松信号。在6月的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后,央行不再承诺“适时降息和投放长期流动性”,而是表示将“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央行副行长邹澜本周一表示,将密切关注已出台政策效果,合理安排下一步操作节奏。

不过,出口前置及财政支撑效应可能在下半年减弱,届时政策加码的需求可能上升。花旗和野村控股均预计,中国年内将小幅下调政策利率10个基点,并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RRR)50个基点。

其他即将于北京时间周二上午10点发布的关键经济数据预测如下:

【消费数据:零售销售放缓】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5.3%,低于5月的6.4%,上半年累计增速约为5%。

部分省份暂停了对智能手机、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政府补贴,影响6月销售表现。此外,京东“618”购物节于5月中旬提前启动,也可能透支了6月的消费力。

中国今年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了3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消费补贴。据官员介绍,上半年已拨付超过一半,其余将在7月和10月安排,目标是全年持续维持补贴投放。

面对未来可能再度加征美方关税,一些经济学家呼吁北京出台更大力度的居民端刺激措施。包括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内的学者建议,未来12个月应新增多达1.5万亿元的刺激规模。

据彭博社早前报道,政府还计划推出全国性的育儿补贴政策,作为刺激生育的一部分。

彭博经济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朱超(Eric Zhu)表示:“每胎每年3600元的补贴可能不足以扭转出生率下行趋势,但有助于提振情绪和消费。我们依然认为应扩大至所有子女,当前经济形势亟需恢复内需,以应对外部环境恶化。”

【工业与“反内卷”政策】

6月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5.6%,为去年11月以来最慢增速。不过在两个月负增长后,6月新订单恢复增长,归因于关税暂停所带来的贸易喘息期,未来生产或将改善。

但产能过剩仍压制盈利能力。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1%,反映出通缩压力及“产能过剩”问题未解。高层会议近期提出遏制“内卷化”,市场解读为政府将着手化解长期以来的价格战困局。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Robin Xing)表示:“重新关注反内卷,是正确方向。但考虑到当前更复杂的工业与宏观环境,政策推进速度预计低于十年前。”

该行预计通缩压力将持续至2025年。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

1-6月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3.6%,略低于前五个月的增速。其中,房地产投资预计大跌10.9%,创疫情以来新低。

市场猜测,中央近期可能召开高层会议,以提振房地产市场,此前地产股普遍走强。

为刺激经济,财政政策已显前置倾向。下半年,中央仍有74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待发行,地方政府剩余超过2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

花旗分析师认为,政府可能重启“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政策工具,预计年内提供多达5000亿元的准财政支持。

尽管上半年经济韧性仍在,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Lu Ting)警告称,下半年面临“需求悬崖”风险,包括工业产能收缩、出口动能减弱、房地产疲软等多重因素叠加。

陆挺团队写道:“北京需要采取更大胆行动整顿房地产、通过养老金体系改革支持消费、修复财政体制以更好保护企业,并改善与主要经济体的外交关系。”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