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金融时报:别急着押注“中国崛起”,三大结构性挑战值得警惕

2025-11-11 06:49:45
财经风云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虽然中国的经济引擎依旧强劲,其长期工业规划与科技实力令人瞩目,但全球市场上弥漫的“中国无可阻挡论”值得冷静审视。《金融时报》专栏作家Rana Foroohar在最新评论中指出,尽管中国在贸易、芯片与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崛起,但要真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主导力量,仍面临消费升级受限、外交收益有限与软实力不足三大结构性挑战。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知名经济评论员Rana Foroohar近日撰文指出,尽管市场普遍看好中国在贸易、科技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但对“中国崛起"不可阻挡的说法仍值得警惕。她认为,中国在应对美国政策转向中展现了强大韧性,但要真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主导力量,仍面临三大结构性挑战:消费增长困局、外交影响力受限与软实力匮乏

(截图自金融时报)

中国实力强劲,但结构挑战犹存

Foroohar首先承认,中国的长期工业规划与执行力“令人称道”。无论是在稀土供应链、农业采购还是高科技自立方面,北京均展现出对外部压力的有效应对。正如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所言,“中国将赢得AI竞赛”。

然而,她强调,这些成就并未根本改变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Foroohar指出,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消费驱动型增长,必须进行“痛苦的财富再分配”,将资源从地方政府、国有银行及大型国企转移至普通居民手中——这将动摇现有的政治经济体系。随着“自力更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国家战略核心,这种转型的可能性反而较以往更低。

她引用经济学家Michael Pettis与政治学者Elizabeth Economy的观点称,制造业现代化与机器人化无法持续创造就业,唯有“解除金融压抑、激发家庭需求”,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相反,目前中国仍依赖国家补贴与产能外溢,将过剩供应倾销至欧洲市场,削弱了国内消费潜力。

外交机遇未被充分利用

在地缘政治层面,Foroohar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削弱跨大西洋联盟,为中国提供了重塑与欧盟关系的“绝佳契机”。但北京并未充分把握这一机会。

她写道:“中国本可在布鲁塞尔建立更深的贸易与价值链合作,但现实是,它作为俄罗斯的重要盟友与支持者,使欧洲对华关系更加复杂化。”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欧亚联盟”前景渺茫。尽管部分欧洲国家对美国外交的不确定性心存疑虑,但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绑定令欧方难以全面靠拢北京。

软实力短板制约全球影响力

Foroohar进一步指出,中国在经济实力和国家资本主义方面表现突出,但在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上仍显不足。

当前的政治整肃被认为是自毛泽东时代以来最为广泛的一次,虽名义上以反腐为目标,但其范围已扩及艺术、传媒与文化领域。她认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创造力阶层”的成长,而创造力正是全球领导力的关键支柱。

她强调,纵观历史,全球霸权与社会开放度密不可分。经济活力往往依赖资本与人才自由流动。然而,自2015年以来,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对华直接投资减少了约70%,外国人居留许可数量也仅恢复至疫情前的85%左右。

“如今,很少有跨国精英会将北京或上海视为理想的国际派驻地。”她指出。

结语:崛起与挑战并存

Foroohar总结道,中国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动力,并在部分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但“全球霸权更替”并非线性进程。

任何有逆向思维的观察者都应注意,这些深层结构性因素并不会阻止中国短期增长,但足以削弱其长期全球领导力。”她写道。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