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华人币圈媒体“吴说”(Wu Blockchain)主编Colin Wu周三(5月21日)在推特帖文探讨中国开放加密货币的可能性,他判断,中国在未来10年还是不会开放加密货币,所谓美国政府积极推进造成的恐慌,仅是学者的瞎想。
Colin Wu写道:“中国会开放加密货币吗?传闻了一百次,我判断未来十年内还是不会,稍有常识就知道,目前整体的决策导向,是坚定扶持制造业、硬科技、卡脖子产业、芯片,非常厌恶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的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
(来源:Twitter)
“因此,怎么可能放开加密货币呢?编造传闻的人无非就是开了多单,”他续称。
他认为比较可能的几个“擦边球”是:
第一、香港作为试验田,随便你探索;
第二、民事刑事上有一些进步,例如民事上也承认加密货币是财产,不再一刀切违反公序良俗;
第三、挖矿睁只眼闭只眼,不再严打。别的感觉也没了,税务感觉也不太可能。离岸所都走了,也不会像之前那么积极合作。
他继续补充:“所谓的什么领导在什么会议的一两句讲话,以及一些学者或退休官员的发言没啥意义,因为和大方向是不匹配的。”
“有一个莫名其妙的逻辑是: 美国大力搞,中国政府慌了,得跟上。 但事实上这只是学者的瞎想。 真正决策者更可能是反应是: 特朗普瞎搞,美国走上邪路了,我们得有道路自信。”
当有用户提及“中国内地不会放开个人用户的加密货币交易,这不是虚拟货币的问题,是外汇管理制度的问题”时,Colin回应称:“其实对个人交易已经是开放的,没有禁止。”
(来源:Twitter)
随着比特币价格回升至110000美元附近,关于中国和加密货币的讨论度也增加。
针对“中国的电,为什么不能用于加密货币挖矿?”,刘红林律师解释,中国内地政府在2021年叫停挖矿,核心考量并非电力本身,而是其背后的金融风险与产业导向问题。前者关乎加密资产路径的不透明,容易引发非法集资、跨境套利等监管难题;后者则涉及“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评价,不符合当前节能降碳的战略主旋律。
换句话说,挖矿是不是“合理负荷”,并不取决于它是否消纳了电力冗余,而取决于它是否被纳入了政策语境的“可接受结构”。如果仍以不透明、不合规、不可控的方式存在,那它就只能被归为“灰色负荷”;但若能够限定区域、限定电源、限定电价、限定链上用途,在合规框架内被设计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出口机制,它也未必不能成为政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