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级。随着中国宣布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美国扬言大规模加征关税,全球两大经济体的摩擦正从贸易领域延伸至关键战略资源与科技供应链核心。分析人士指出,这场“稀土博弈”不仅是经济冲突,更是全球产业格局与地缘力量的再平衡。#中美关系#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周二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可能最早于11月1日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时间点“取决于中国的下一步动作”。
“很多事情取决于中国的反应,是他们选择让事态升级。”
——美国贸易代表 贾米森·格里尔
上周,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新的全面限制措施,理由是国家安全考量。该举措若正式生效,将对美国的国防、半导体、科技及汽车制造产业造成直接冲击。
特朗普随即作出强硬回应,称此举几乎意味着“切断中美贸易往来”。格里尔则强调,美国“不能允许中国通过维持这种制度,掌控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否决权”。
格里尔在采访中补充称,中国的稀土管控措施“毫无征兆且反应过度”,但他同时对解决分歧“保持谨慎乐观”。
“我认为我们最终还是能和中国‘解决问题’的。”
——贾米森·格里尔
他透露,美方官员已于周一在华盛顿与中方展开工作层磋商,但坦言“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很难找到台阶下”。
格里尔还确认,特朗普上周威胁的关税方案可能“比预期更早启动”,并提到美国“拥有自己的出口管制工具”,若必要可作为反制选项。
(截图自investing.com)
随着紧张局势加剧,中美双方于周二同步对航运企业征收额外港口费用,引发市场波动。华尔街主要指数在创下历史高位后出现回落,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
格里尔强调,美方密切关注“股票与债券市场反应”,并希望确保市场“基于合理信息而非情绪波动”作出判断。他同时透露,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仍按计划推进,有望在本月下旬于首尔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进行。
在回顾过去六个月的中美沟通时,格里尔表示双方谈判“总体是建设性的”,直到稀土争端“让气氛骤然紧张”。
中国商务部周二回应称,美方以新关税相威胁,属以威胁恫吓相逼,并指出“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发言人表示,中国“将在贸易谈判中斗争到底”。
(截图自中国商务部网站)
这一表态紧随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指责中国“试图拖全世界下水”的言论之后,显示双方在言辞与政策层面均明显升级。
此外,中美两国新一轮港口附加费措施同步生效,加剧市场担忧。美国此前宣布,对中国相关航运企业征税,以反制所谓“不公平的海运做法”;中国亦迅速采取对等反制。
中国商务部还指出,已在上周正式提前告知美方稀土出口管制的安排,反驳了美方“未被通知”的说法。中方强调,此举出于国家安全与供应链稳定考量,并非单纯贸易手段。
稀土是制造高性能磁体、武器系统、电动车与芯片的关键原料,被誉为“工业维生素”。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中国掌控全球约60%的稀土开采量与90%以上的精炼能力;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美国约7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
特朗普宣布的新一轮关税计划预计将于11月1日生效。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数据,截至9月25日: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已达 58%;
- 中国对美商品关税为 33%。
美国周二还开始对进口木材、橱柜与软体家具等产品征收新关税,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中国。贝森特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警告称:
“如果他们(中国)想放慢全球经济的脚步,最终受害最深的将是他们自己。”
尽管贸易战火重燃,贝森特仍表示,特朗普与习近平的首脑会晤**“仍有可能如期举行”**。不过中方迄今尚未正式确认相关行程。
这场稀土争端已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新焦点。美方试图以关税与出口管制重塑供应链平衡,而中方则以资源与主权维护为核心展开反制。
在11月1日关税倒计时的背景下,全球市场正处于观望与紧张之间。未来数周,中美元首会晤是否如期举行、稀土政策是否松动,将成为决定这场贸易风暴走向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