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及Adobe Analytics数据,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7月8日至11日)创下历史新高,美国零售商在线销售额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超Adobe预测的28.4%。亚马逊表示,平台独立卖家在活动期间创下销售额和销售数量新高。然而,特朗普政府推迟至8月1日的关税政策为市场蒙上阴影,消费者和卖家在关税恐慌下抢购折扣商品,推高返校季需求。本文将深入分析Prime Day表现、关税影响及市场趋势。
导读目录
Prime Day销售数据与特点
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从传统的两天延长至四天(7月8日至11日),成为迄今规模最大的促销活动。据Adobe Analytics,美国零售商在线销售额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远超去年同期的142亿美元(增长11%)。亚马逊平台独立卖家创下销售额和销售数量历史新高,显示强劲的消费需求。
主要特点包括:
折扣力度:整体折扣幅度为11%-24%,服装类折扣最高达24%(去年20%),电子产品折扣为22%(去年23%)。
品类表现:儿童服装日均销售额较6月增长250%,家庭安全用品增长185%,学校用品增长175%。冰箱、游戏、耳机等品类增长超100%,反映返校季需求和关税恐慌驱动的囤货行为。
移动端交易:移动端贡献128亿美元,占总销售额53.2%,高于Adobe预测的52.5%。
BNPL使用率:“先买后付”(BNPL)占总支出的8%,略高于去年的7.6%。
亚马逊通过延长促销时间、推出Gen Z定向的7.49美元/月Prime会员计划(含5%现金返还)等策略,吸引预算敏感型消费者,巩固其电商生态优势。
美股市场反应与零售板块表现
Prime Day强劲表现提振了美股零售板块,但关税不确定性限制了涨幅。亚马逊(AMZN)股价在7月12日上涨1.2%,收于192.45美元,但年初以来累计下跌15%,反映市场对关税和消费疲软的担忧。 沃尔玛(WMT)和塔吉特(TGT)分别上涨0.8%和0.6%,因其同期促销活动(如沃尔玛六天促销和塔吉特Circle Week)分流部分需求。百思买(BBY)下跌0.4%,因电子产品折扣力度低于预期。
公司 | 行业 | 7月12日股价变化 | 影响因素 |
---|---|---|---|
亚马逊 | 电商 | +1.2% | Prime Day销售超预期 |
沃尔玛 | 零售 | +0.8% | 同期促销分流需求 |
塔吉特 | 零售 | +0.6% | 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 |
百思买 | 电子零售 | -0.4% | 电子产品折扣力度有限 |
市场分析指出,Prime Day销售增长显示消费者在关税生效前加速囤货,尤其是电子产品和返校用品。然而,部分X帖子显示Prime Day首日销售额较去年下降14%-41%,可能因消费者将购买分散至四天,整体数据仍需观察后续报告确认。
港股市场与亚洲供应链波动
港股市场对Prime Day和关税消息反应敏感。恒生指数7月12日下跌0.5%,科技和消费品板块承压。腾讯控股(0700.HK)和阿里巴巴(9988.HK)分别下跌0.9%和0.7%,因市场担忧关税推高供应链成本,影响亚洲出口企业。港股零售相关企业如京东(9618.HK)下跌1.1%,反映全球电商竞争加剧和消费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的重要来源地(约占卖家50%),面临145%关税威胁。部分卖家选择提高价格或退出美国市场,推高Prime Day商品成本。 例如,深圳跨境电商协会表示,关税可能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和中小企业失业率增加。香港作为贸易枢纽,受关税传导效应影响较大,市场情绪谨慎。
特朗普关税威胁与消费行为
特朗普政府将对欧盟、墨西哥等国商品征收30%关税,并对华商品维持145%高关税(近期降至10%,但可能重新调整),推迟至8月1日生效。 这一政策引发消费者和卖家囤货热潮,推动Prime Day销售激增。Adobe Analytics指出,消费者抢购电子产品和返校用品,以规避未来价格上涨。
然而,关税对亚马逊卖家构成挑战。第三方卖家(占亚马逊销量约60%)面临利润压缩,部分卖家选择减少Prime Day折扣或退出活动。 例如,枕头公司MedCline因关税成本上升放弃大幅折扣,Bogg Bag则优先为其他零售商保留库存。 亚马逊CEO Andy Jassy表示,卖家可能将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推高商品价格。 此外,取消de minimis免税政策(低价值商品免税)进一步增加中小卖家成本,影响亚马逊Haul业务。
编辑总结
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创下241亿美元销售纪录,同比增长30.3%,显示消费者在关税威胁下加速囤货,返校季需求旺盛。美股零售板块因促销热潮小幅上涨,但关税不确定性限制了涨幅。港股科技和消费品板块承压,亚洲供应链面临成本上升挑战。短期内,零售商通过库存囤积和促销维持竞争力,但长期看,关税可能推高物价,抑制消费需求。投资者应关注亚马逊等电商巨头的订阅收入增长(如Prime会员),同时配置黄金和债券等防御性资产,以对冲关税和通胀风险。密切跟踪本周美国CPI、PPI数据及奈飞、台积电财报,以判断消费和科技板块趋势。
权威点评
Prime Day销售超预期反映了消费者对关税上涨的提前应对,但卖家利润压缩可能导致未来价格上涨,零售板块需警惕通胀压力。
亚洲供应链企业面临关税和物流成本双重压力,港股科技股短期承压,但长期看,多元化供应链可能带来新机会。
亚马逊通过延长Prime Day和强化订阅模式有效对冲关税风险,其生态系统优势将在高成本环境中进一步凸显。
常见问题解答
问:Prime Day为何创销售新高? 答:四天促销延长、返校季需求及关税恐慌推动消费者抢购折扣商品,销售额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问:关税如何影响Prime Day? 答:关税威胁促使消费者囤货,推高销售,但卖家因成本上升减少折扣或退出,未来价格可能上涨。
问:美股和港股市场有何反应? 答:美股零售板块小幅上涨,但关税不确定性限制涨幅;港股科技和消费品板块下跌,因供应链成本上升。
问:哪些品类表现最强? 答:儿童服装(增长250%)、家庭安全用品(增长185%)、学校用品(增长175%)领涨,电子产品增长稳健。
问: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答:关注亚马逊订阅收入增长,配置金融股和黄金ETF,跟踪CPI数据和科技财报,警惕关税和通胀风险。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