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10月7日,特斯拉在美国官网悄然上架了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车型,定价区间为3.7万—4万美元,其中Model 3约为36,990美元,Model Y约为39,990美元,较原有版本下降约5000美元(下降幅度约10%—13%)。
这一时间点十分耐人寻味:三季度刚创下历史销量纪录,紧接着在美国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调整前推出入门款,更像是一次主动策略性调整,而非单纯促销手段。
特斯拉此次入门版最大的特点是“降硬件、保底座”。为了压低成本,入门款在舒适与外观配置上做出调整:取消玻璃天幕、弱化氛围灯与音响系统、后排屏幕不再标配,方向盘和座椅改为手动模式,轮毂和悬架规格回归基础版本。官方续航约为EPA 321英里,加速性能略有下降,但智能驾驶底层系统未改动,HW4.0芯片和摄像头阵列仍在,软件与FSD订阅仍为后续增值手段。
对比分析如下表:
配置项 | 标准版 | 高配版 |
---|---|---|
玻璃天幕 | 取消 | 标配 |
座椅与方向盘 | 手动 | 电动调节 |
后排屏幕 | 无 | 标配 |
音响及氛围灯 | 基础 | 高级 |
智能驾驶芯片 | HW4.0 | HW4.0 |
续航 | 约321英里 | 更长 |
特斯拉推入门版的底气在于3/Y平台的高度模块化及成熟供应链,边际成本可控,SKU灵活,能够应对政策波动与区域竞争。对用户而言,价格门槛下移吸引了此前徘徊在心理价位线之外的群体;在中国市场,若引入,二三线城市首次购车者及务实型换电用户将成为主要增量人群。
另一方面,低配车型可能吸收部分高配需求,影响平均售价(ASP)及毛利。如果消费者觉得配置削减影响体验或降价不及预期,订单结构可能更敏感。真正关键的是观察标准版是否带来新增客群而非存量替代。
从财务角度,ASP、整车毛利、FSD订阅渗透率、订单交付周期及库存变化都是未来两季需要跟踪的指标。政策层面,美国及欧洲激励政策调整、车型适配节奏,以及中国市场是否引入标准版及电池/本地化比例,也将直接影响毛利曲线。
值得关注的时间节点包括:美东时间10月22日盘后Q3财报发布,以及11月6日的2025年股东大会。特斯拉预计在股东大会上更新AI、人形机器人、电动车及储能路线图。马斯克曾表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目标在2025年底具备更精细的操作能力,这将为“汽车+机器人+能源”生态增加想象空间。
当前来看,入门版主要作用是稳量抓手,软件订阅与储能业务为提质变量。交易关注点包括:入门版订单及交付是否带来净增、ASP与毛利是否守住区间、软件与服务能否提升ARPU。
潜在风险包括:美国激励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价格战持续、消费者对入门配置的真实体验反馈。价格是特斯拉短期吸引用户的通行证,而体验与软件才是长期价值。
特斯拉通过Model 3与Model Y入门版布局低配市场,显示出在政策与市场环境下的灵活应对能力。入门版降低硬件成本但保留智能驾驶与软件能力,是典型的量价双控策略。短期内可能影响高配车型销量及ASP,但有望通过新增用户群体实现市场份额增长。中长期看,软件订阅与服务将成为提升整体利润和ARPU的核心变量,价格只是市场入口,体验和增值服务才是核心驱动力。
Q1:标准版车型主要降低了哪些硬件配置?
A1:标准版取消了玻璃天幕、后排屏幕,弱化音响与氛围灯,座椅与方向盘改为手动,轮毂及悬架规格基础化,但智能驾驶芯片HW4.0和摄像头阵列保持不变,确保软件升级和FSD订阅功能可用。
Q2:入门版车型价格下降对高配车型销量有何影响?
A2:入门版可能吸收部分高配车型需求,从而对平均售价(ASP)和毛利产生一定压力。实际影响需观察订单结构变化及新增用户占比。
Q3:特斯拉入门版推出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A3:入门版通过降低价格门槛吸引此前徘徊在心理价位线之外的用户,利用3/Y平台模块化优势降低成本,同时保持软件和FSD订阅能力,为长期提升ARPU和市场份额提供支撑。
Q4:未来财务和政策层面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A4:关注ASP、整车毛利、FSD渗透率、订单交付周期、库存变化,以及美国和欧洲的激励政策变化和中国市场标准版引入情况,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整体毛利和盈利能力。
Q5:马斯克在长期战略上有何布局?
A5:马斯克提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在2025年底具备更精细操作能力,结合汽车和储能业务,形成“汽车+机器人+能源”生态,这将进一步提升特斯拉长期增长潜力。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