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日经新闻,作者威廉·佩塞克是常驻东京的获奖记者,同时也是《日本化:世界能从日本失落的几十年学到什么》一书的作者。

特朗普可能没有让美国经济“再次伟大”,但他确实让习近平的这一年过得格外顺利。
从表面上看,这位中国领导人本应正经历他12年来执政最艰难的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危机日益加深,导致通货紧缩。家庭支出、制造业和投资都陷入停滞。
中国地方政府正被沉重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青年失业率接近历史高位。线下抗议活动越来越频繁。特朗普的关税开始冲击出口,而出口正是习近平实现中国每年大约5%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
但上海股市似乎对此毫无反应,反而意外迎来牛市。基于对特朗普贸易战“雷声大雨点小”的看法,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目前处于十年来的高点。
特朗普不断给予中国90天的延期,是市场乐观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围绕他那些所谓贸易“协议”的滑稽表演。
这种荒谬的场面让习近平团队一边困惑,一边松了一口气。
困惑来自于大量彼此矛盾的信息,比如美国和日本上个月到底谈妥了什么?美国和韩国、或者布鲁塞尔又谈成了什么?
而让人感到安心的,是习近平愈发确信中国能继续在谈判中压过特朗普。
这是否是一个合理的判断?很可能是。
毕竟,特朗普迫切希望能与这个19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达成一个“协议”——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象征性的。
目前,北京的战略是拖延。美国和日本那出肮脏且至今未收场的闹剧,足以成为习近平尽可能拖延与特朗普阵营谈判的理由。
7月22日,特朗普声称他和日本首相石破茂达成了一项“重大”贸易协议。但说实话,这其实更像是一场“关税”交易,任何看过像样黑帮或黑社会电影的人都能看出,这根本是一场敲诈。
为了避免更严重的伤害,东京正向特朗普团队让出美国市场15%的利益。
作为交换,日本可以期待美国的“保护”,以及(希望如此)特朗普要的“分成”不会马上增加。当然,敲诈从来不会这么简单。日本汽车产业如何被征税,哪些关税会叠加,仍存在大量争议。
底特律方面对此极为不满。按照目前的协议安排,日本汽车制造商或许能享受比美国企业低得多的进口税。而福特、通用和斯特兰蒂斯则必须为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厂和供应商进口产品缴纳25%的关税。
由于这项“协议”根本没有形成文字文件,日本企业只能指望特朗普不会临时反悔。
还有特朗普兴高采烈地认为,东京即将为这份协议奉上5500亿美元“签字费”,供他随意投资于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官员们毫不避讳地说出了实情。贸易顾问纳瓦罗称这是一张“空白支票”,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称之为“国家安全主权基金”。
石破茂的核心圈子很清楚,这整个安排实际上是一场噩梦。东京的官员们正在苦练各种扭曲逻辑,以便合理化这个更符合黑帮逻辑的交易,而不是经济学常识。
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被迫自相矛盾。她得向特朗普政府解释,欧洲预计将从美国购买的7500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并不会如愿发生。因为欧盟无法强迫私营公司通过巨额能源采购来取悦特朗普。
与此同时,韩国官员对眼下的角色对调感到震惊。距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28年,当年华盛顿还在批评首尔过度不透明、大企业对政治影响力过大、热钱流动失控。
而如今,特朗普世界正将美国重新塑造成一个“新兴虎型经济体”。
那么,印度总理莫迪又该作何感想?
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征收50%的关税,理由是印度从普京手中购买石油——而特朗普此前才刚在阿拉斯加与这位俄罗斯总统亲热互动,仿佛全然不在意这件事的荒唐。
更奇怪的是,中国从普京那里进口的石油更多,却没有遭到任何惩罚。
特朗普若是打牌,肯定是个糟糕的玩家,因为他的“破绽”对所有人都一目了然。习近平当然能看出,特朗普有多么渴望中国同意达成“协议”,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只有这样,特朗普才能向选民解释关税引发的通胀、退休金波动和就业疲软都是“值得的”。
习近平也一定很乐于看到,特朗普正在用各种方式把美国改造成中国的模样。这个“美国中国化”的过程体现在多个方面——试图将美联储变成中国人民银行,隐藏经济数据,削弱司法系统,对英特尔等大型企业进行政府控股,并要求从英伟达对华芯片销售中抽取15%的“分成”。
白宫在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的交易中获得“黄金股”,更是充满了中共政治局的气息。
这种带有“美国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自然少不了中国式的媒体打压。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领导人一再呼吁亚洲国家铲除权贵资本主义,降低普通家庭的发展障碍。
而如今,特朗普正在证明,美国也能让裙带资本主义“再次伟大”。
习近平当然不喜欢30%的关税,也不喜欢未来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但特朗普2.0带来的混乱氛围,意味着时间站在中国这边。
市场普遍乐观地认为,最终是习近平会给特朗普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这让上海的交易者都准备好开香槟庆祝。
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