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六(5月3日),雅虎财经报道称,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三年来首次负增长,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高度担忧。然而,经济学家提醒:即便数据恶化,是否正式进入衰退,可能要等到数月甚至数年后才由权威机构确认。
尽管“两季度连续GDP负增长”被视为判断衰退的经验法则,但这并非美国官方定义,也并不总是适用。
谁决定“经济衰退”是否成立?
根据惯例,美国经济是否进入衰退由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商业周期测定委员会(Business Cycle Dating Committee, BCDC)裁定。该机构非政府、无党派,由一群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目前由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瓦莱丽·拉米(Valerie Ramey)领导。
BCDC的裁决往往具有“滞后性”——就像棒球裁判回看录像一样,委员会通常基于经过反复修订的历史数据,在衰退发生后数月甚至更久才正式宣布。
罗斯资本合伙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达尔达(Michael Darda)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时指出:“NBER 不预测衰退,他们只是事后告诉你‘是的,我们经历过一场’。”
官方认定标准:不止看GDP
根据 NBER 网站定义,“经济衰退”是指广泛而持续数月以上的经济活动显著下滑。BCDC综合多个指标来判断是否构成衰退,包括:
就业数据
实际个人收入
工业产出
实际商业销售额
此外,还会评估三大维度:深度(depth)、广度(diffusion)、持续时间(duration)。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仅持续两个月,但因下滑极为迅猛且影响面广,仍被认定为正式衰退——历史上最短但最深的一次。
为什么GDP不能单独判断经济衰退?
2022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股市暴跌,市场普遍认为衰退已经来临。但随后数据显示就业强劲、失业率下降,GDP数据也被小幅上修至正值——NBER并未宣布衰退。
Darda 指出:“仅凭GDP并不足以界定衰退。许多人误以为‘两季负增长等于衰退’,这是一种常见误解。”
噪声与误判:为什么不能轻易“官宣”
新世纪顾问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克劳迪娅·萨姆(Claudia Sahm)指出:“在经济动荡时期,数据信号会变得非常嘈杂。”
她指出,本轮GDP下降很可能只是企业为规避特朗普政府关税提前进口、提前消费所致,因此“需求是从未来借来的”,二季度GDP有望反弹。
为什么衰退“官宣”时间仍然重要?
对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与经济学界来说,官方确认不仅是形式问题,还影响对经济周期的解读、政策评估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危机的经验总结。
实时判断工具:Sahm Rule登场
萨姆博士提出的“Sahm Rule”(萨姆规则),是一种实时劳动市场监测工具,旨在在衰退刚开始时触发财政刺激(如发放补贴、扩大失业救济)。虽然该规则并不预测衰退,但在2022年与2024年短暂触发后,经济并未真正陷入衰退,显示该工具虽有前瞻性,但也存在局限。
专家观点:衰退信号复杂多变
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副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皮尔斯(Michael Pearce)指出:“近年来,许多所谓‘万无一失’的衰退指标都失灵了。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结构变化剧烈——制造业占比下降,服务业主导,传统商业周期信号难以捕捉。”“我们认为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但低于50%。如果经济只是轻微摆动,在实时判断中非常难以确诊。”
何时衰退?
尽管市场剧烈波动、数据波动加剧,但是否真正步入衰退,还需等待BCDC的正式认定。正如萨姆所言,“数据噪声大,预判难度高”,企业与政府仍需依赖多维实时指标,而非单一数据来做出及时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