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调整背景与目标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2025年,阿里巴巴通过一系列结构性调整,展现了其打造一站式消费应用的雄心。6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将旗下外卖平台饿了么和旅游预订平台飞猪并入核心电商业务,由电商事业群总裁蒋凡统一领导。此次调整旨在通过整合多场景消费服务,构建一个覆盖购物、外卖、旅游等多元化需求的超级应用平台。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Eddie Wu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通过技术与数据驱动,打造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这一战略不仅响应了消费者对便利性的需求,也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中巩固其领先地位的关键举措。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阿里巴巴的此次整合聚焦于释放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将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与淘宝即时电商结合,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据悉,截至6月23日,淘宝即时电商与饿了么的日订单量已突破6,000万单,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这一数据反映了整合后业务的高效协同,特别是在低线城市年轻用户群体中,微信支付的接入进一步提升了支付便捷性,缩小了订单量与客户管理收入(CMR)之间的差距。此外,飞猪的融入使阿里巴巴能够将旅游服务与电商场景深度结合,例如通过淘宝平台直接预订旅游产品,从而提升用户粘性。Jefferies分析师Thomas Chong指出:“阿里巴巴通过整合打造了一个从购物到本地服务的闭环生态,这将显著提升平台的用户参与度。”
市场表现与用户增长
阿里巴巴的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2025年第二季度,淘宝和天猫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3%,而整体电商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6%,达到2390亿元。即时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为用户规模和购买频率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Jefferies预计,阿里巴巴的即时配送服务(如饿了么和淘宝即时电商)将推动日活跃用户增长至4.5亿,同比增长约8%。此外,阿里巴巴云在AI驱动的需求下,预计下半年外部客户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增长。Eddie Wu在近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推动非核心业务在未来1-2年内实现盈利。”这一战略不仅增强了阿里巴巴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其国际业务(如阿里国际数字商务集团)提供了更多增长空间。
行业竞争与对比分析
阿里巴巴的调整使其在与美团、京东等竞争对手的即时零售大战中占据主动。以下是对三家公司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对比分析:
公司 | 日订单量(2025年6月) | 核心优势 | 市场挑战 |
---|---|---|---|
阿里巴巴 | 6000万 | 电商与即时配送深度整合,AI与云服务支持 | 高投入成本,需平衡盈利与扩张 |
美团 | 6500万 | 本地服务市场领先,配送网络成熟 | 电商领域相对薄弱 |
京东 | 4500万 | 自建物流体系,高端消费市场优势 | 即时零售布局较晚,市场份额较低 |
从表中可见,阿里巴巴通过整合饿了么和淘宝即时电商,已在订单量上逼近美团,并在电商与本地服务的协同上占据优势。然而,高投入成本可能在短期内影响盈利能力。相比之下,美团在本地服务领域的深耕使其保持领先,但缺乏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支持。京东则在即时零售领域起步较晚,需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
Jefferies评级与未来展望
Jefferies在2025年7月1日的报告中,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156.00港元下调至148.00港元,但维持买入评级,反映了对阿里巴巴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分析师Thomas Chong表示:“尽管即时零售领域的投入增加,阿里巴巴在AI、云服务和电商领域的综合实力使其仍具吸引力。”Jefferies预计,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将在2025财年实现高个位数增长,阿里巴巴云的AI相关收入将进一步提振整体业绩。然而,宏观经济放缓和监管风险仍需关注。阿里巴巴计划未来三年投资3800亿元(约524亿美元)用于AI和云基础设施,这将进一步巩固其技术优势。
编辑总结
阿里巴巴通过整合饿了么和飞猪,展现了打造一站式消费应用的战略远见。业务协同效应显著,特别是在即时零售领域,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凸显了其市场竞争力。面对美团、京东的竞争,阿里巴巴凭借电商生态和AI技术的结合,具备独特优势。然而,高投入成本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对短期盈利构成挑战。未来,阿里巴巴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6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统一由蒋凡领导,标志着公司向一站式消费平台转型的重大举措。
2025年2月24日: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资3800亿元用于AI和云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巩固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年2月17日:Jefferies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至156.00港元,强调其云服务和AI增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2025年1月13日:阿里巴巴完成为期三年的整改,获得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标志着监管压力的缓解。
国际投行与专家点评
Thomas Chong, Jefferies, 2025年7月1日:“阿里巴巴的结构调整为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淘宝与饿了么的整合显著提升了订单量和用户参与度。尽管短期投入增加,我们对其长期增长潜力保持乐观。”(来源:Investing.com)
Sachin Mittal, DBS, 2024年10月4日:“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平台展现出稳健增长,AI和云服务的预期增长率分别为23%和9%。政府支持性政策和消费者信心回暖将进一步推动其市场表现。”(来源:Markets Insider)
James Lee, JPMorgan, 2025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在云服务和AI领域的战略定位使其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首选股票。我们预计其核心电商和云业务的收入将在2025财年持续增长。”(来源:Investing.com)
Christopher Wood, Jefferies, 2025年4月24日:“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科技巨头的代表,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宏观韧性和政策支持。其AI和云投资将推动长期价值创造。”(来源:The Economic Times)
Elinor Leung, BofA Securities, 2025年2月21日:“阿里巴巴与苹果在AI领域的合作凸显了其技术创新能力,预计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将同比增长9%,核心电商业务表现稳健。”(来源:Investing.com)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