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受美政府停摆及降息预期升温的影响,现货黄金 XAUUSD 在10月15日首次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过去三年中,黄金价格从每盎司1614美元上涨至目前水平,其中去年上涨27%,今年累计涨幅再超50%。高盛10月7日的预测显示,到2026年12月,金价或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
表格对比近年来黄金价格涨幅:
年份 | 年初价格(美元/盎司) | 年末价格(美元/盎司) | 涨幅 |
---|---|---|---|
2021 | 1614 | 2050 | 27% |
2022 | 2050 | 3100 | 51% |
2023 | 3100 | 4200 | 35% |
黄金源自40亿年前的陨石轰炸,稀有且不可再生,其核心特性为稀缺性与恒久价值。大部分黄金沉入地核,极少部分随地质运动上浮到地壳,被开采形成金矿。河流中的沙金和自然金块,则是原生矿经过千万年风化和搬运后再次富集的产物。
每一克黄金都是宇宙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恒星演化和地质变迁的厚重价值。正因如此,黄金自古以来被视为信任与价值的象征,从古文明到现代,均扮演着财富储备和社会地位标志的角色。
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随后世界主要工业国纷纷跟进。金本位制保障了汇率稳定与国际贸易繁荣,但限制了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1914年一战爆发后,纸币不再兑现黄金,金本位制度暂时崩溃。
二战后,美国以占全球75%黄金储备优势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进入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由货币锚转为储备资产、避险资产和投资品,其价值仍然稳固。
过去几十年,黄金价格与美国实际利率呈负相关关系:美债实际利率走高,黄金价格承压。然而自2022年俄乌冲突后,这一规律失效。即便美债利率持续高位,金价仍屡创新高。
其核心原因在于黄金角色的转变——由避险、抗通胀工具,进化为主权信用对冲工具。推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去美元化浪潮:全球央行黄金储备30年来首次超过美债持有量,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储备规模突破2300吨。桥水基金指出:“对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些国家的美元替代品。”
逆全球化与信任危机:地缘政治紧张及跨国合作削弱,主权信用折扣上升,市场对硬通货的需求增强,黄金成为直接承接者。
市场逻辑也转向叙事经济学:投资者根据美国停摆风险、财政赤字与美元信用预期,推动金价形成自我强化循环。
历史数据显示,自1971年以来的9轮黄金牛市平均持续32个月、涨幅172%。本轮自2022年11月启动,已34个月,涨幅约达历史均值的88%。高盛预测2026年12月金价或升至4900美元/盎司。
西部证券研究所分析称:“当前金价处于‘第三浪’初期,随着美元信用裂痕扩张,黄金将进入长期牛市。”投资策略上,普通家庭可将5%-10%资产配置于黄金,以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短期看,美联储降息节奏仍为关键;中期逻辑稳固:全球去美元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以及黄金作为主权信用对冲工具的地位未动摇。长期来看,AI革命带来的经济复苏可能成为新的增长周期,而黄金作为“无需他人承诺”的硬通货,仍具稳健价值。
问1:为什么黄金价格在高利率环境下仍持续上涨?
答:传统理论认为美债实际利率上升会压制金价,但近期由于黄金角色转变为主权信用对冲工具,全球去美元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导致避险需求增强,即使利率高位也无法阻挡金价上涨。
问2:黄金为何被称为“硬通货”?
答:黄金不可再生、稀缺且无需他人承诺,它具有跨国界、跨文化的普遍认可价值。在信任危机或信用体系动荡时期,黄金成为最稳定的储备与支付手段。
问3:黄金的历史角色如何演变?
答:黄金曾是货币锚和金本位制核心,1971年脱钩后转为储备资产、避险资产和投资品。其价值不依赖货币体系,而是依靠稀缺性和社会共识。
问4:投资黄金的合理策略是什么?
答:短期避免追高,中期可配置家庭资产的5%-10%于黄金,关注宏观趋势而非具体价格,保持分散投资以应对不确定性。
问5:未来金价上涨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去美元化趋势、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AI带动的经济增长预期。这些因素共同推升黄金作为主权信用对冲工具的需求。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