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与历史住房按揭贷款存在利差,不法分子以帮助“提前还贷”“转贷降息”为名,诱导金融消费者用经营贷、消费贷结清房贷,违规办理转贷业务。黑龙江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要统筹考虑多方因素,理性选择提前还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违规转贷存在的风险
(一)高额费用。不法中介提供的“转贷”服务,一般会巧立收费项目,收取高额中介费、服务费等,消费者“转贷”后综合成本可能高于住房按揭贷款息费。
(二)违约风险。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及银行贷款合同约定,经营贷资金不得违规用于购房、结清房款。消费者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按照合同约定,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如消费者无法及时还清,个人征信将受到影响。
(三)违法隐患。不法中介通过提供各项证件材料,甚至伪造经营资料等方式,“帮助”消费者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贷款,存在涉嫌骗取银行贷款行为,消费者等人员将面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四)危害个人信息安全。不法中介进行“转贷”操作时,通常会向消费者索要身份证、银行账户、家庭成员及住址、财产情况等个人敏感信息,存在非法使用、向他人泄露、出售个人信息牟利等风险,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二、理性提前还贷,警惕还贷“陷阱”
(一)正确理性选择。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好资金长期规划,综合考虑剩余还款年限、贷款余额、房贷利率等因素,合理评判个人及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理性做出还贷决定。
(二)依法合规还贷。消费者确需提前还贷的,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还贷,遵守法律法规及贷款合同约定,切勿盲目跟风,“转贷”还款。
(三)加强信息保护。办理提前还贷相关事宜时,不要随意向非银行机构透漏身份证件、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