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产品价格几近“腰斩”、新增产能或难以消耗?米格新材回复IPO首轮问询

2023-10-13 14:59:55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日前,江苏米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米格新材”)回复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轮监管问询,内容涉及业务沿革、创业板定位、合规经营等16个问题。民生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米格新材主营业务为功能性碳基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聚焦于高温热场隔热碳材料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黏胶基/PAN基石墨软毡、石墨硬质复合毡等,广泛应用于光伏晶硅制造热场、半导体热场、粉末冶金热场等场景。

主要产品价格几近“腰斩”

近年来,米格新材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以2022年为例,该公司实现营收4.39亿元,较2020年的1.36亿元增加超3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1.07亿元,较2020年的3138.12万元增加超7500万元。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净利润也分别为2.6亿元、5781.5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米格新材虽受光伏行业政策及发展趋势影响,营收净利实现增长,但其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却呈下降趋势。

黏胶基石墨软毡、PAN 基石墨软毡作为米格新材的重要产品,为该公司每年贡献超8成收入。其中,黏胶基石墨软毡在该公司产品中的地位更是难以撼动。2023年上半年,该产品实现营收1.86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1.9%。

不过,黏胶基石墨软毡产品价格最近几年下滑较为严重,由2020年的43.74万元/吨下滑至2022年的31.62万元/吨,价格缩水近三成。2023年上半年,该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至21.96万元/吨,该价格较2020年降幅近50%。

图来源:米格新材招股书

米格新材表示,价格下降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包括高温热场隔热碳材料在内的热场碳材料市场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销售价格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金博股份产品售价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董监高曾在同行业公司任职

技术来源、核心技术先进行性等对公司竞争力存在重要影响的因素一直以来都是IPO审核的重点。本次米格新材的核心技术来源等问题也遭到了监管的问询。

据了解,米格新材的实控人、副总经理、研发总监、销售总监等主要人员都曾在湖南搏盛天弘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搏盛新材”)、安徽弘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弘昌”)任职。

例如,该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陈新华曾在2021年至2018年期间,前后分别担任搏盛新材、安徽弘昌经理;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慧曾于2013年至2016年间,任搏盛新材财务主管;公司董事、研发总监李凯曾于2016年至2017年任安徽弘昌技术专员。上市董监高等人员在搏盛新材或安徽弘昌的任职时间均与陈新华有所重合。

图来源:米格新材首轮问询回复

对此,监管部门在问询函中要求米格新材说明主要人员曾在上述企业的具体任职情况,上述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技术与米格新材是否相同或类似,米格新材核心技术是否主要来源于上述企业、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等潜在纠纷。

米格新材表示,陈新华、陈荣华、赵娟等4人至迟于2017年2月已全部从搏盛新材离职,陈新华、魏再秋、李凯、王海等4人至迟于2018年9月已全部从安徽弘昌离职,距今已较久。上市人员在搏盛新材、安徽弘昌任职期间均未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不存在竞业禁止纠纷。

同时,米格新材称,公司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持续研发和创新,并非来自搏盛新材和安徽弘昌。公司与上述两家公司在产品结构、类别、质量性能参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建产能能否消耗受质疑

据米格新材招股书,该公司本次拟募资5.02亿元用于功能性碳纤维材料生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功能性碳纤维材料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具备年产2000吨功能性碳纤维材料的生产能力。

据测算,全球2022年石墨软毡需求量8326.64吨,2022年米格新材的石墨软毡产能就约2200吨。该公司拟新建的产能能否消耗问题也受到了质疑。

米格新材称,公司主营产品的生产,部分生产工序设备上可以共用,募投项目即可用于高温热场隔热碳材料的生产,也可以用于液流电池电极材料,以及其他功能性碳基材料的制造。

该公司还表示,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硅片生产企业纷纷制定了扩产计划,行业内主要硅片生产企业公开披露的扩产计划就超过400GW,主要竞争对手中的安徽弘昌也披露了其未来规模化扩产计划。

此外,米格新材认为,在考虑公司及安徽弘昌扩产计划新增产能后,2023年至2025年全球光伏热场隔热碳材料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基本匹配。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