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政策红利+出海加速:创新药企盈利拐点与估值洼地共振,掘金港股医药黄金配置期

2025-04-30 10:56:37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市场静待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进展,加上五一临近,市场观望气氛浓厚,2025年4月30日港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恒指高开0.14%报22038点,恒生科技指数高开0.21%,国企指数低开0.21%。

消息面上,美国最新就业和消费信心数据疲弱,带动债息回落,并可能增加美联储降息机会,市场也憧憬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美股三大指数周二集体收涨,纳指和标普500指数涨0.5%,道指涨0.7%。

近期,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与此同时,2025年2月13日天津市出台25条举措,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多地(广州、上海、北京等)落地执行下,创新药医院准入望持续加速,行业在支付端+医院准入边际持续向好趋势下成长确定性和弹性空间。

相关ETF方面,恒生医疗ETF(513060)高开,盘中涨近1%,成交额破3亿元,交投活跃。成分股中多数上涨,方舟健客涨超10%;乐普生物-B涨超5%;百济神州涨超4%;一脉阳光、晶泰控股涨超2%;环球医疗、医渡科技、先健科技等个股跟涨,涨幅均超1%。

中国创新药出海优势正在凸显。中国药企今年来在海外市场的License-out(授权出海)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动脉智库数据,2020年我国交易额仅约110亿美元,2024年1-10月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呈大幅增长态势。

头部港股创新药公司受益于License-out放量,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估值层面:年初以来科技股的放量大涨之后,医药板块相比于其他成长行业,估值处于相对安全的区间。

与此同时,关税对创新药影响远小于其他成长板块。创新药License-out的核心盈利模式是“前期授权费+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的三段式结构,由于技术授权属于知识产权交易而非实体商品流通,不涉及HS编码下的关税问题,不直接受贸易政策变化影响。

随着监管态度逐步温和,2023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层面出现了一系列积极信号,标志着行业监管思路的调整,包括但不限于集采规则优化、创新药支持政策加码、医疗反腐常态化与纠偏。

目前创新药板块以授权许可交易为主要融资渠道和出海方式,暂未被关税摩擦波及。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主要覆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CXO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具备较明确科技属性。近期医保局对创新药支持力度加大,预计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行业有望迎来黄金期。

根据麦肯锡报告,在临床前环节,从机制确认到 PCC((临床前选化化合物)段,中国领先的 Biotech只需要 12-20 个月,而海外行业平均值为 24-36 个月,也就意味着国内药企能节约 30%-50%的时间。成本方面,美国研发一款新药平均耗资 26 亿美元,而中国药企通过低成本人才、快速临床试验和灵活政策,可将成本压缩至 1/3 左右。

全球大单品望持续兑现。根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2024年中国本土创新药授权首付款收入合计达到57亿美元,占全球合作授权总首付款比例高达20%,彰显中国创新药优质资产价值。例如全球大单品潜质的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资产全球定价潜力大的诺诚健华等。

恒生医疗ETF(513060)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该指数覆盖港股医疗保健领域68家上市公司,聚焦生物科技(45%)、创新药(38%)、医疗设备(4.5%)等高成长赛道。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9.02%)、药明生物(9.0%)、信达生物(8.6%)等,合计占比57.69%。且指数代表中国最前沿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技术。

2025年核心成分股首次实现盈利,百济神州:2024年,其GAAP利润由-12.1亿缩小到-5.7亿美元亏损,Non-GAAP利润由-7.5亿亏损扭转为+0.5亿美元盈利。信达生物:2024年,其IFRS利润由-10.3亿缩小到-0.95亿亏损,Non-IFRS利润由-5.1亿亏损扭转为+3.3亿盈利。

当前港股医药板块估值安全边际,深度折价。PB(10Y)2.18倍,处于历史17%分位,较A股医药指数折价34%。PB(TTM)24.89倍,为近5年0.83%极端低分位,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