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冠盛股份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1日接待Brilliance、安联基金、白犀私募、百年保险、保银 pinpoint等71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冠盛股份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丁蓓蓓,卢智伟。调研接待地点为上海、线上。
据了解,冠盛股份的市场分布多元化,对美国市场依赖度不高,关税加征未造成重大影响。其固态电池业务积极推进,温州工厂预计 25 年部分投产,应用场景包括工商业储能等。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超 70%,已构建销售网络,通过完善供应链体系应对不确定性。
据了解,冠盛股份在业务布局方面,以汽车后市场业务为基本盘发展固态电池业务,还将根据市场需求调研研发机器人轴承。同时多产品品类营收增长,资产增长来自应收账款等的增加及多种投入。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品牌建设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据了解,冠盛股份在国内市场已超前布局,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新兴市场有拓展计划,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政策法规变化。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下降原因明确,未来会改善。在主业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电池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接待人员与投资者交流充分,无应披露重大信息情况。
调研详情如下:
问题一: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对公司有何影响?
答:公司目前的市场分布较为多元化,2024年度公司北美地区收入占比22.6%,来自美国单一国家的收入占比约17.30%,公司对美国单一市场依赖度不高,公司将通过与客户积极沟通,结合材料、关税、市场行情等因素对产品销售价格进行综合调整,从而保持盈利水平。因此本轮关税加征并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问题二:请问公司固态电池下游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答:公司固态电池的下游应用场景包括工商业储能、户储、电动船舶、电动机车以及通讯基站储能等。
问题三:固态电池业务稳定推进,温州工厂预计25年实现部分投产,公司如何平衡现有业务与新业务的发展?
答:公司将以汽车后市场业务为基本盘,大力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固态电池业务。
问题四:请问贵司与吉林东驰合作的固态电池项目进展如何,中试线交付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另外,固态电池项目如何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储能和动力领域?还有在固态电池项目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是什么,如何与现有业务协同?
答:冠盛股份正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业务的产能建设和海外市场布局。目前,公司在温州的厂房已经顺利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部分投产,预计2026年年中达产。与此同时,公司正在同步推进海外品牌注册和产品认证工作,重点针对欧盟主要国家。在客户对接方面,冠盛股份已与欧盟、国内主要客户开展前期送样和测试工作,待测试完成后,温州工厂将同步实现大批量投产。
固态电池厂房建设完成、设备入场后,将逐步实现客户交付工作,为公司带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在技术层面,公司目前专注于聚合物路线,在其他路线上也有技术研发积累。我们会利用公司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积累的市场经验、供应链和海外渠道优势,大力推动固态电池的业务拓展。
问题五:除了固态电池业务,公司是否还有其他的新业务或多元化发展计划?
答:公司已将固态电池战略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努力开拓电池业务,长时期都会聚焦增长两极。
问题六:公司有研发机器人轴承的计划吗?
答:我们正在对轴承类产品的需求进行调研,公司目前具备生产谐波减速器中的交叉滚子轴承的能力,该部件占谐波减速器价值量约三分之一。公司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工艺与交叉滚子轴承基本一致,仅需少量设备更新即可实现生产。交叉滚子轴承属于机器人消耗件,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公司与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由公司负责建立机器人轴承专用生产线,并根据天链机器人订单需求进行产能规划。
问题七: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公司将如何应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保持海外业务的稳定增长?
答:公司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已经深耕40余年,已在海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销售网络,未来应深化这一布局,继续保持全球市场的均衡分布态势,公司在全球多地设有仓储基础设施,未来会进一步完善全球供应链体系,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加强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时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
问题八:未来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布局是什么?
答:冠盛很看好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但售后市场汽车底盘领域目前尚未进入更换需求爆发阶段,公司已经进行了超前的战略布局,已在全国两百多个地级市都进行了分销网络的规划和布局,并与途虎、开思、康众、快准等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问题九: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在2024年有一定波动,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未来将如何改善现金流状况,以确保公司的资金流动性?
答:主要是供应链采购规模的战略性扩张,以及对长期合作客户的账期适当延长,导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略微下降;公司将通过采用创新型供应商金融方式,以及提高营运效率来实现经营性活动现金流的改善。
问题十:公司2024年度拟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的分配方案,未来公司在股东回报方面有哪些长期规划和考虑?
答:公司将秉持让投资人有获得感的分红理念,综合考虑实际经营情况和相关规则,综合评估选择合理的分红方案。
问题十一:2024年公司总营收达40.20亿元,同比增长26.41%,请问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业务板块或市场区域的贡献最为突出?
答:按产品品类划分,传动轴总成同比增长22.62%、等速万向节同比增长8.55%、轮毂轴承单元同比增长27.39%、橡胶减震系列同比增长23.30%、转角模块同比增长40.20%、其他系列产品同比增长66.04%。
按收入来源的区域划分,北美同比增长41.75%、欧洲同比增长14.01%、南美同比增长19.15%、亚非同比增长12.85%、国内同比增长78.47%。
问题十二:报告提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产生分期计提费用,这一举措对公司当前和未来的成本结构、利润水平具体会产生怎样的量化影响?
答:该举措有效稳定核心团队并为长期发展蓄能,也保障了未来业绩的稳定增长。
问题十三: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0.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2%,请详细说明资产增长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资产增长主要来自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应收账款、存货的增加,以及加大对技术密集型无形资产及产能支撑型固定资产的战略投入。
问题十四:欧洲地区营收占总营收约36%,北美地区营收同比增长 41.75%,请问公司在这些成熟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
答:公司根据汽车保有量及平均车龄在全球市场搭建智慧供应链体系,优秀的全球仓网系统及分销团队保障了公司的本土化策略持续推进。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依托国内优秀供应链资源不断拓展新的品类,以满足全球后市场对于复杂供应链能力以及一站式交付能力的需求。
问题十五:国内市场营收同比劲增78.47%,是否会加大在国内的产能布局和市场推广投入?
答:中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公司一直非常看好国内市场,分销网络遍布各地级市,并与国内头部平台公司有深度合作,中国平均车龄也在不断提升,预计很快将迎来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快速增长期。
问题十六:马来西亚建设的东南亚供应链中心已投产,这对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和成本控制带来了哪些具体成效?
答:马来西亚作为公司“全球买、全球卖”战略的第一步,成功为公司开启了供应链多元化、全球化的大门,得益于全球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相信会在不远的将来为公司业绩增长做出贡献。
问题十七: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公司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面临哪些挑战,将如何进行业务转型和产品升级以适应行业变革?
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这直接导致了传统汽车零部件,比如发动机以及与之相关的发动机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减少。冠盛的主要产品为汽车底盘零部件,这些产品与新能源汽车底盘零部件通用,并不会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而导致需求减少。
问题十八: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公司建成国家级CNAS实验室,同时拥有行业内先进的全自动检测设备严把质量关,并参与了汽车后市场的国标制定,作为品牌商,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问题十九: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70%,北美和欧洲市场表现突出,未来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美等,有怎样的拓展计划和预期目标?
答:未来在新兴市场,公司有明确的拓展计划和预期目标,主要包括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产品策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完善供应链布局和关注政策法规方面,未来有望在新兴市场国家取得进一步的业务拓展。
问题二十: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提升冠盛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答:公司自有品牌占比约44%,在品牌建设方面,公司始终坚守品质至上、诚信经营的理念,精雕细琢产品,严格把控各环节。公司已在全球建立9个分销中心和8个商务中心,产品远销六大洲1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参加国内外汽配展会、电池技术交流会,与全球客户和伙伴分享前沿产品解决方案与卓越智造技术。在客户服务上,重新审视评估客户群体,根据特性制定战略合作方案,扩展产品品类,加深价值链服务深度,从品牌商向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转变。
问题二十一:在海外市场,公司如何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和法规变化?
答:公司作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密切关注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采取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海外布局保持均衡态势,对单一国家和市场不存在重大依赖。
问题二十二:公司对于2025年业绩的预期范围是?
答:在主业汽车后市场业务方面,公司营收增长一直表现较为稳健。回顾过往,我们长期保持着平均17%的复合增长率,这一数据为我们预测未来的营收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这一历史增长趋势以及公司在市场拓展、产品优化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后市场业务仍将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为公司的整体营收贡献坚实力量。而对于电池业务,目前合资公司冠盛东驰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建设项目正处于厂房建设阶段。随着厂房的逐步建成以及后续设备调试、量产等工作的推进,电池业务有望在未来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点。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涉及应披露重大信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