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4月财报月已经让资金相当谨慎,又叠加了关税黑天鹅,导致场内资金纷纷投靠黄金、银行等避险赛道。但节前最后一天的盘面也看到了好的迹象,尤其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又“支棱起来”了。
财报预喜,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坚实基础
当前科创人工智能已经在兑现产业景气度了,绝不单纯是炒概念了,而机器人在量产前还是主打一个未来预期的概念。
随着一季度财报的陆续公布,诸如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机构重仓的科技龙头股,算是比较稳定的。
尤其汇川技术一季度业绩亮眼,但增长的还是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业务,人型机器人还是布局阶段。有机构指出,后续政策端与资金端的支持不断落地,行业或将拥有更大的潜力,这才是科技板块的价值所在。
汇川技术一季报预喜
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截至:2025.05.06
此外诸如全志科技这样的硬核机器人强关联的上市公司,尽管目前人型机器人没有量产,也拿到了智能产业的红利,整体表现较为稳健。而像拓斯达这类传统制造类上市公司在把业务向AI、机器人方向转移。尽管受成本拖累业绩增速并不亮眼,但是机器人领域的增长开始显现。
人形机器人相关基金疯狂吸金
回到产品方面,尽管许多基金产品的业绩并不逊色于人形机器人赛道,但基于高弹性和市场话题热度,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几乎成为本轮市场的最大的吸金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鹏华碳中和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位列全市场基金年内业绩前三,收益率分别达64.87%、59.77%、58.23%。这其中除了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主要凭借其在港股创新药行业的布局外,排名第一与第三的产品均以人形机器人赛道为核心仓位。
而从吸金能力来看,人形机器人相关基金吸金能力也较强。鹏华碳中和基金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资产规模已暴增至116亿元,使得基金经理闫思倩成为一名百亿基金经理,该基金的巨大成功,对鹏华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而言显然赋能巨大。
而在今年1月初,该基金产品的资产规模仅有11亿,这意味鹏华碳中和基金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资产规模10倍的惊人增长。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5.06
这也于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乐观预期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规模将要突破4000亿元;而芯片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并拓展应用场景,所以,芯片的需求或将愈演愈烈。
而前文提到的另一只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同样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超强热度。截至今年1月初,该基金的资产规模约5200万元,但截至2025年3月末,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到27亿元,实现了51倍的疯狂增长。
高盛的预测显示,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高达205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到204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6.48亿台;去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应用落地进一步加速,中国供应链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