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稳中有好。证监会将坚持两强两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既努力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同时也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体现“进”,主要提及三点:
一是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二是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三是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其中在第三点提及抓紧印发和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今天就发布,表示这将更好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他介绍,即将发布的公募基金改革将有四个改革重点:
一、改革突出强化公募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二、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为每只基金设立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建立公司自身全方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
三、突出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下一步将优化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分类评价机制,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力度
四、抓紧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的规定,促进规范发展。
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去年9月以来,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从7万亿元增长至8.3万亿元。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引导,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公募基金将更加突出投资人最佳利益导向,个人的获得感将会进一步的提升。
具体来看,对于第一个改革点,吴清介绍,改革突出强化公募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第二个改革点,方案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针对风格漂移、货不对板等问题,要为每只基金设立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尺寸,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同时,建立公司自身全方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
第三个改革点,方案突出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下一步将优化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分类评价机制,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力度,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持续丰富符合国家发展导向,更有利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的指数基金。
第四个改革点,意在服务升级:从 “产品销售” 到 “资产配置”。
由此可以看出,本次改革围绕四大核心方向展开,直击行业 “旱涝保收”“风格漂移”“重规模轻回报” 等痛点,通过利益绑定、行为约束、服务升级和权益扩容四大机制重塑行业生态。
毋庸置疑,本次公募基金高质量改革通过打破传统利益格局、“立”长期投资生态,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短期来看,行业将经历阵痛期,长期而言,改革将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驱动”转向“能力驱动”,为居民财富管理贡献新生命力。
吴清在会上还特意提及今年即将退休的巴菲特。
他表示,巴菲特今年即将退休,但是价值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努力回报投资者,这些基本的理念是不会退休的。巴菲特退休以后,这个时代也在呼唤新的伟大的投资家,我们市场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相信也一定会产生一批优秀的投资家、投资机构。也许不是一、两个股神,但肯定会有一些百年老店、投资机构,优秀的投资团队会在我们的市场上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