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泉果基金:关税冲击下,科技创新与内需消费驱动市场“新动能”

2025-05-09 09:46:1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泉果基金今早发布月度观点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其滥关税政策,表面上说是为了解决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问题,实际上政策意图更多是两方面,一方面用以解决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高企的问题,试图为政府开拓新的税收来源,这与其上任后推动

泉果基金今早发布月度观点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其滥关税政策,表面上说是为了解决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问题,实际上政策意图更多是两方面,一方面用以解决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高企的问题,试图为政府开拓新的税收来源,这与其上任后推动联邦政府机构大幅减员缩支等政策思路是相呼应的;另一方面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试图迅速扭转美国长达几十年去工业化过程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

然而,如此简单粗暴的提出一揽子高关税,且针对全球所有对美贸易伙伴国的关税政策必然是无法顺利实施的,理由有几点:

一、关税政策的最大受损方是美国民众,政策推进阻力巨大。美国自身生产能力不足,需求刚性较强,价格弹性较低,其多年以来借国际贸易体系得以持续低价获取商品,而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成本增加将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2024年美国货物进口约3.4万亿美元,占其国内商品消费额超过50%。高额关税在短期必然大幅推高进口品的价格,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冲击美国经济增长。在关税政策推出后,中国某知名购物APP随后迅速蹿升至手机应用榜单高位,显示美国民众正积极自救,应对可能出现的“买不到”和“买不起”。

二、产业结构重塑不是一朝一夕。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一般认为美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已经进入去工业化过程,制造业大量转移出国外。当今美国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专业技能人才、科研体系、产业工人并不充沛,劳动力成本高,大力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地化的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等条件也并不完善,能源、运输、配套等其他制造成本也没有优势。即使强行实现在美生产,成本劣势也使其无法应对市场竞争。波音公司的产品频频出事而没有好转,背后是美国去工业化过程积重难返,是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的。

三、美元霸权体系依托于其长期贸易逆差和资本账户顺差回收流动性,一旦强行脱钩,全球美元体系也将彻底松动。高关税壁垒如果导致美国消费市场退出全球供需体系,意味着以美元作为支付手段的场景明显减少,将显著降低美元流动性和各国政府保留美元储备的必要性,这将动摇美元作为全球信用背书的根基。此外,全球对美元储备需求的减少,又将继续推高美国国债利率,使得美国政府债务压力继续加大,而美国政府想要解决美国国内经贸问题、社会分配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泉果基金认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完全推行的现实可行性低、存在巨大变数,短期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但对中国而言,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强科技产业创新升级,全面夯实和提升制造业能力,做大内需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消费增长潜力的确定性也变得更加明确。

泉果基金认为中国权益市场长期稳健向好的历史意义在关税冲击之下更为重要,美国一系列政策不确定性引致的剧烈波动也必然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对资本吸引力的下降,海外资金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配置将成为长期趋势。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中国企业已处在全球科技浪潮的领先位置,而巨大的内需消费市场,在中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内需支撑的背景下,一定会展现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广度和深度、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完善将共同助力中国企业给全球市场提供更多高科技赋能、高质价比的优质产品及服务,持续提高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也将在中长期孕育出更多投资机会。

尽管波动和分歧永远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中国经济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保持长期向好态势始终充满信心。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