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刷爆网络的AI智能体平台Manus传来新动向,宣布开放注册。
5月13日,Manus在公告中表示,Manus向所有人开放,无需等待名单;所有用户每天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300积分),所有用户一次性获得1,000积分奖励。针对开放注册一事,Manus回应称,目前Manus面向海外用户已经取消等候名单,国内产品尚未发布。
估值已经达到36亿美元
五一节前,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Manus AI背后的公司“蝴蝶效应”获得了由美国风投Benchmark领投的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达7500万美元(约合5.46亿人民币)。此前Manus已从腾讯、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等投资人那里筹集了超过1000万美元。这轮融资让Manus AI的估值增长了约5倍,提升至近5亿美元(约合36.44亿人民币)。
Manus曾刷爆网络
3月6日凌晨,中国初创公司蝴蝶效应发布旗下首款通用Agent(智能体)产品Manus。Manus被国内各大科技自媒体吹爆,随后迅速席卷A股。
Manus发布当日(3月6日),A股AI智能体板块暴涨,立方控股开盘一秒30cm涨停,酷特智能、南兴股份、浙文互联一字涨停,新开普、汉得信息、致远互联20cm涨停,顺网科技等涨幅居前;发布次日(3月7日),立方控股、南兴股份、新开普收获两连板。
从蝴蝶效应的案例展示来看,Manus的卖点是“一键完成”,本来需要多个软件合作完成的一项工作,用Manus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一个直观的例子是,输入“帮我做一下介绍小米SU7十页的PPT”,在没有喂任何资料的前提下让Manus生成了一份图文并茂的PPT,还省去了排版和设计步骤。
从技术端来看,Manus没有自研模型,而是用了目前编程开发能力最强的模型Claude以及阿里的通义模型,并加以后训练,功能则是多个应用的拼接。
但是Manus也陷入套壳质疑中。10日晚间,Manus创始人季逸超在社交平台透露,Manus产品使用了不同的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Qwen)的微调模型。而这也意味Manus产品并未自己研发大模型,而是站在了阿里千问大模型的“肩膀”上。
在该产品内测爆火之后,其邀请码在某交易平台一度被转卖到上万元,甚至出现企业采购价超5万美元的极端案例。对此,Manus AI合伙人张涛曾表示,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采用邀请码机制是 “服务器容量有限不得已而为之”。
Manus是中国的创业公司Monica发布的全球首款通用Agent(自主智能体)产品。
从团队来看,Manus AI的三位合伙人分别是肖弘、季逸超和张涛,其中肖弘、季逸超都是90后,张涛是95后。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创立夜莺科技,推出基于微信生态的“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当时就获得过腾讯和真格基金等数亿元投资。2022年,他又成立蝴蝶效应公司,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曾在20岁创立Peak Labs,从事信息提取与检索技术研发,由此获得真格基金投资。他开发的Magi知识图谱系统,被誉为“中文互联网最大通用知识图谱”。产品合伙人张涛则有着丰富的科技公司产品经验,上一份工作是在光年之外担任产品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