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单季蒸发688亿!昔日“银行系权益优等生”交银施罗德基金,为何净利润连跌三年?公募新规开出破局药方…

2025-05-15 20:58:2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份方案意义重大,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 “重规模轻质量” 这一顽固问题。它的发布,就像给行业注入了一剂清醒剂,让市场开始审视以银行系为代表的公募,在过度依赖固收 “偏科”严重的现状

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份方案意义重大,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 “重规模轻质量” 这一顽固问题。它的发布,就像给行业注入了一剂清醒剂,让市场开始审视以银行系为代表的公募,在过度依赖固收 “偏科”严重的现状。

银行系公募自诞生,就与母行的资金血脉紧密相连。依托银行的渠道优势,这类机构在固收领域展现出极强的扩张能力,然而在权益投资领域却长期处于"发育不良"状态。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季度末,在15家银行系公募中,固收类产品平均占比超90%,个别机构甚至突破98%的惊人比例。

困局浮出水面,银行系权益巨头咋啦?

交银施罗德基金曾是这个群体中的"另类样本"。该机构在2021年末,规模突破540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达近40%,在银行系公募中堪称"权益投资标杆"。

然而截至2025年1季度末,交银施罗德基金总规模单季缩水688亿元,较三年前缩水近千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规模遭遇"腰斩",从2027亿元断崖式跌落至873亿元,缩水幅度达57%。这个曾经主动权益占比最高的银行系公募,为何现在权益类产品规模下滑如此严重?

业绩的持续低迷或是规模缩水的直接推手。截至5月15日,该公司成立满三年的5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30只近三年收益率为负,占比过半,其中还有6只产品收益跌破20%。

根据交通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交银施罗德净利润同比下滑26.81%至8.79亿元,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下滑,彻底退出"十亿净利润俱乐部"。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副主任张碧璇看来,交银施罗德主动权益投资方面非常注重基金经理的内部培养,但也导致投研体系日趋封闭,产品策略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严重。当市场风格快速变化时,则公司整体产品业绩和规模就会出现快速下滑。在当前较为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她还指出交银施罗德基金也错失了指数型产品的发展黄金期。

据张碧璇观察,交银施罗德权益产品高度聚焦消费、医药等近两年调整幅度较大的行业。此外,交银施罗德基金当前仅布局2只ETF,不到4亿元的管理规模尚不及头部机构的零头。

破局之路指向何方?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出台,或为困境中的交银施罗德提供了转型路线图。

《方案》提出建立投研能力评价体系、支持“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以及鼓励AI/大数据技术应用,通过资源投入与模式创新,推动基金公司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等建议,或能打破其封闭的人才培养机制;而员工持股、业绩追索等激励机制,则为交银施罗德留住核心投研团队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工具型产品布局方面,监管层对指数基金的倾斜政策,也可能成为交银施罗德弯道超车的新赛道。《方案》提到,除了浮动管理费型产品之外,监管还将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及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等。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0月25日,张宏良正式出任交银施罗德基金董事长,同时担任法定代表人。其在保险和银行业领域有着丰富的从业履历和管理经验,与公募老帅谢卫组队,或将催化出哪些化学反应,给交银施罗德带来哪些新变化?另外,公募重磅新规出来,交银施罗德基金又能否抓住“政策东风”,重拾昔日荣光,让我们拭目以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