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国际资本避风港:超长久期国债的2025配置密码

2025-05-19 11:06:59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近期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中国债券市场正经历多重政策利好与宏观环境共振的窗口期。

今日(5月19日)早盘,国债期货开盘全面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9%,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3%,5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截止当前,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上涨1.11%,报价111.713,盘中换手率13.73%,成交金额为9.22亿元。

image
来源:Wind

2025年5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央行通过“降准+结构性降息”组合拳释放长期流动性。5月7日央行明确推出降准50bps、降息10bps等措施,超出市场预期。这一政策组合不仅直接压低了短端利率,还通过财政政策协同(如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发行)强化了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债市仍隐含进一步的降息预期。若后续经济数据未显著改善,央行可能进一步灵活运用工具(如再贷款扩容、LPR调降)以稳定市场,这将为超长期国债提供持续的政策红利。此外,财政部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需央行流动性对冲,进一步巩固了资金面“稳中偏松”的格局。

从基本面看,国内经济复苏仍面临结构性压力。尽管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但消费与出口的修复基础尚不稳固。中美关税谈判反复(5月12日最新进展显示谈判进程波折)及海外需求波动,可能抑制企业盈利预期,进而压制风险资产表现,驱动资金转向避险资产。

另一方面,国内通胀数据仍旧维持低位。2025年4月,CPI同比保持不变,维持在-0.1%;环比由降转涨,由上月的-0.4%上涨至0.1%,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环比由平转涨,上涨0.2%核心通胀疲软反映内需不足,进一步削弱了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长端利率债成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理想工具。据有关测算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2%的历史低位,但超长债(如30年期)因流动性溢价和久期特性,仍具备利差修复空间。

image

资料来源:wind财经

国际市场上,美联储2025年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4月以来美债连续多日爆跌。可以看到的是,中美利差倒挂缓解降低了资本外流压力,同时吸引外资增配人民币债券,当前低位节点要加强关注布局。此外,地缘政治风险推升全球避险情绪,中国国债作为新兴市场少有的高评级资产,成为国际资本“避风港”。

这一趋势在5月16日最新数据中得以验证: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2.26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4.21亿元,日均净流入达7023.53万元。此外,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本月以来融资净买额达116.55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6630.27万元。从资金行为看,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呈现“越跌越买”特征。5月9日至16日,其价格虽小幅回调0.26%,但规模逆势增长,机构投资者逢低布局意愿强烈。技术面上,该基金近1年夏普比率为1.08。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5月15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6.89%,相对基准回撤1.28%优于90%以上的债券型基金,凸显其防御属性。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与保险机构资金等长期投资者正逐步持续增配超长债。此类资金负债端久期长、收益要求稳定,与30年期国债的期限匹配度高,形成刚性配置需求。随着养老金第三支柱扩容及外资准入放宽,超长期利率债的投资者结构将更加多元化,流动性溢价有望进一步压缩。投资者可关注两类信号:一是国内CPI与PMI数据是否超预期回暖;二是美联储降息路径是否出现实质性调整。在“资产荒”延续与利率中枢下移的背景下,超长期国债投资品种凭借政策护航、避险属性及资金流入支撑,仍是中期资产配置的优选工具。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低(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净值存在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时关注本公司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并不表明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本材料中所提及的基金详情及购买渠道可在管理人官方网站查询-博时基金-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