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在一个月前,市场正处于自由落体状态,对冲基金先是疯狂抛售,甚至都懒得找原因,直接情绪爆炸誓言“永不回头”,结果却错过了随后的猛烈反弹。而经济学家们——在市场反应之迅猛下目瞪口呆——意识到自己之前乐观的预测彻底翻车,于是赶紧开始预测“美国已经陷入衰退”,什么“美国例外论已死”、“美元不再是世界储备货币”、“天下大乱”之类的言论满天飞。
简而言之,在他们眼中,是特朗普开启了《圣经》里所有最糟糕的章节,他们坚信一切都无法回头。举个例子吧:
不幸的是,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和其他很多“专家”经济学家一样,掉进了特朗普“谈判陷阱”的老套路,也就是我们两个月前指出的经典“类型一”错误:忽略了特朗普谈判的本质——即一切条件在过程中都会不断变化,任何时候下结论都等于自毁声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4月8日——正当标普500跌破5000点时——预测:再过一个月,那些喊“经济衰退”最响的专家会被迫全线撤退。
果不其然,这正是现在的局面。我们早就预言成功,比如高盛就上演了史诗级的“73分钟转向”——刚刚宣布将经济衰退作为基线情形,仅仅一小时后,在特朗普宣布对除中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暂缓加征关税后,高盛立马改口,取消了衰退预期。
而今天,整个华尔街陷入了群体性“打脸”现场,证明我们再一次是对的。
一月前还坚定喊衰退的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现在改口称,美国不会衰退了。
他不仅取消了“衰退预测”,还把全年GDP增长预期从0.2%上调至0.6%,并将经济衰退概率调低至50%以下,同时把美联储首次降息的预测时间从9月推迟到了12月。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Feroli第一次打脸自己。早在2023年末,他也预测了衰退,但股市反弹后他又改口发布了标题为《末日还远着呢》的报告。
换句话说,摩根大通目前已经实现了“命中了过去0次的2次衰退”。
但这次“翻车”的不只有摩根大通。高盛也来了个“双重否认大礼包”: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大部分4月都在宣传“准衰退”情景,如今却默默撤下了他的悲观预测,并宣布:
“我们上调2025年GDP增长预测至1%,并将未来12个月的衰退概率下调至35%。考虑到近期金融环境明显宽松,我们将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由7月延后至12月,并预计采取‘隔会降息’模式。”
不过我们知道一旦股市再次下跌10%,高盛多半又会“打脸重写”。
不仅如此,高盛的首席美股策略师David Kostin也加入了这场“打脸联欢”。就在一个月前他还下调标普500目标点位,如今却又反向调高,并发布了题为《关税下调将带来更高的标普500盈利和回报》的报告:
“我们将标普500的3个月和12个月回报预期分别调高至+1%和+11%,对应目标点位为5900和6500(此前为5700和6200);预计2025年全年盈利为262美元,同比增长7%,2026年为280美元,同比增长7%。此外,我们将标普500市盈率目标由19.5倍上调至20.4倍。”
尽管当前的市盈率(21倍)已处于1990年以来的第90百分位,仅略低于年初的峰值,但他们仍认为经济增长前景改善、通胀走低和盈利上行都为估值提供支撑。不过,也承认市场对经济的乐观预期已经被定价得很充分,未来数月估值提升空间有限。
当然啦,还有一堆图表和更完整的说明,不过我们建议:都别太当真。因为到今年三季度末,一旦美股再度重挫,或者美国债务违约危机(X-date)逼近,摩根大通和高盛必然会再次把“经济衰退”拉回基线预测,紧接着在一个月后再次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