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行业气势如虹!创新药指数A股和港股哪个更有性价比?

2025-05-27 15:58:34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跌了四年多的创新药终于是“媳妇熬成婆”!近期创新药板块不断受到资金关注,年初至今涨幅靠前的ETF基金当中,港股创新药基金跟黄金基金几乎各占据半壁江山。不少投资者都已经跃跃欲试了。

而创新药领域近期更是利好不断,2025年ASCO年会中,中国药企共有70余项研究成果入选,涵盖了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多个瘤种,展示了在前沿技术上的突破。这些成果表明,国产创新药在多个治疗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临床价值。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其实投资门槛是相当高的。即便强如巴菲特,也曾表示不知道怎么判断处于研发阶段的药品的价值,所以以组合买入的方式比较合理。

众所周知,医药公司的行业研究存在较高的专业壁垒,对于上市企业的研究往往需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普通投资者若想深入研究单一个股,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还不一定学有所成。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指数化投资组合买入医药公司或许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A股or港股怎么选?

如果要投资者创新药指数,那摆在投资者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是买A股还是港股?我们还是看图说话,从数据看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年来涨幅为54.89%,而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近一年来的涨幅为11.84%。

近一年港股与A股创新药指数对比

image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止2025.05.26

从数据上来看,A股创新药指数大幅跑输港股创新药指数。这与他们二者的侧重点不无关系。

总体来看,中证创新药中成熟大药企和提供医疗研发外包服务的企业(CXO)权重占比高,如恒瑞医药和药明康德港股创新药除了涵盖成熟大药企外,还汇聚了大量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如信达生物和康方生物。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份股和权重分布以业务链条完整、规模较大的成熟药企以及CXO公司为主,而港股创新药指数则汇聚更多研发驱动的新兴生物科技公司,最终两条指数呈现出较明显的特征差异,进而也导致两者的走势表现有所不同。

而本轮的行情来看,主要集中在AI+医药与创新药出海两条主线上,而港股创新药指数所覆盖的生物医药领域,汇聚了目前中国最前沿、最纯粹的一批创新药企业。同时,对于港股而言,政策方面的压力明显减少,集采影响钝化,创新药纳入医保后加速放量,企业盈利明显提升,尤其是医保谈判对于有真正创新能力的药物给予了超出市场极端悲观预期的利润率水平。

因此,对于注重赔率的投资者而言,港股创新药或许更符合其调性。

港股创新药“四大天王”

目前有基金跟踪的创新药指数有四个,分别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恒生创新药、恒生生物科技。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5.20

这4只指数的覆盖领域相似,含药量均超80%,尾部行业略有差异,有的含疫苗、有的含医美、或是医药流动等。

其中,差异略大的是港股QDII指数“恒生创新药”,它的样本来源是恒生综指,并不和其他3只那样,来源于港股通。与此同时,恒生创新药指数中的创新药占比高达93.2%,是四个指数中最高的。其次在CXO的含量上,恒生创新药指数也是最低的。相对而言更加的“纯粹”。

我们接着看看跟踪这些指数的具体基金的表现,从年初至今的表现来看,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和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较为突出。这两只基金不仅实现了较高的回报率,而且超额回报也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显示出较强的主动管理能力。此外,它们的信息比率和夏普比率均较高,表明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补偿。

近一年来看,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较好。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回报率达到56.12%,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的6.17%。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回报率也达到55.13%,两只基金均展现出良好的抗跌能力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表现。

此外,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港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3.82%,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1.3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44%。截至2025年5月26日,港股创新药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6.88%,整体表现相对稳健。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止2025.05.26

有机构指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从中期维度来看,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断优化,持续看好创新药投资机会。

长期维度来看,产业运行至研发升级、创新求真、国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Biotech业绩逐步走向盈利周期,传统Pharma公司存量业务逐步出清,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随着支持政策持续落地,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提升投资机会。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