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谋求A股上市的双登集团,宣告失败。仅过了2个月,其立马瞄准港股IPO了。
二次冲击上市
图源:双登集团
日前,双登集团获IPO备案,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双登集团是一家从事大数据及通信领域能源存储业务的公司,招股书显示,双登集团的主营业务为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铅酸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及锂离子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储能、数据中心储能、户用储能及电力储能等领域。
此前,双登集团曾于2023年6月28日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在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4月9日撤回上市申请,而公司此前计划募资15.75亿元。在撤回A股上市申请的五个月后,双登集团马不停蹄地递表港交所,可以看出公司对上市的决心强烈。
招股书显示,双登集团存在关联交易。2022-2024年,向关联方采购金额分别为1.27亿元、1.24亿元、1.54亿元,占采购总额的42.3%、43.8%、47.9%,主要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尽管公司称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但高比例的关联采购仍可能影响其业务独立性。
另据审核问询函显示,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双登集团与双登电缆全资子公司福善达和泰州市振杰机械制造厂存在向关联方采购的情况,各期采购金额合计分别为946.58万元、2598.91万元、1575.47万元和986.3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A股上市时,双登集团曾被证监会问询技术路线及产品类型是否存在落后、被淘汰风险,以及公司部分资产可能来自于已退市上市公司隆源实业(000835.SZ)。
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双登集团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0.72亿元、42.6亿元、45亿元;毛利分别为6.9亿元、8.67亿元、7.5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6.9%、20.3%、16.7%;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2.81亿元、3.85亿元。
这一现象背后,暴露出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路线及市场布局等层面的矛盾。
报告期内,公司铅酸电池占比分别为66.08%、73.12%、61.72%和53.9%。从财务数据来看,双登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储能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及铅酸电池。
双登集团的主营业务成本中,铅、碳酸锂等原材料占比超 75%。然而,双登集团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招股书提到,该公司可能无法调整价格以完全抵销原材料成本增加,这将对其溢利率、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024 年,铅价同比上涨12%,碳酸锂价格虽回落但波动幅度仍达 40%,而公司因缺乏上游资源布局(如铅矿、锂矿参股),难以通过长单锁定成本。与此同时,储能电池行业价格战加剧,公司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接受客户降价要求,导致价格传导率不足 60%,毛利率较 2022 年峰值的25.1%累计下滑8.4%。
双登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技术创新对公司至关重要。不过从公司近几年各项费用的投入来看,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并不突出。
报告期内,双登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亿元、1.13亿元和1.1亿元,占当期收入的2.5%、2.6%和2.5%;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亿元、1.52亿元和1.38亿元,占当期收入的2.5%、3.6%和3.1%。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4年,双登集团研发费用率为2.5%-2.6%,低于行业头部企业4.1%的平均水平。
为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销售费用率升至 6.8%,但海外收入占比仅 19.77%,且客户集中度低,前五大客户占比小于25%,投入产出比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