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持续,防晒产品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热态势。从街头巷尾的"脸基尼"到骑行族的防晒面罩,各类防护用品正在重新定义夏日消费格局。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消费者需求的深层次变化和科技创新的强劲推动力。
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升级趋势
当前防晒市场的繁荣景象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全面升级。线上销售数据显示,京东618期间原纱防晒衣成交额同比增长150%,超高倍防晒霜成交额增长140%。户外防晒皮肤衣、脸基尼等品类成交额实现翻倍增长。"什么值得买"平台6月份"防暑"关键词商品GMV同比增长65.13%,防晒服配套面罩、袖套等产品环比增长超过40%。
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关注点已从单纯的防晒功能扩展至多重复合需求。透气性、耐磨性、轻量化等特性成为选购重点。通勤族和年轻群体推动防晒服逐渐融入日常穿搭,"成衣美学"概念应运而生。防晒化妆品领域同样呈现细分化趋势,消费者需求从面部防护延伸至全身防护,唇部、头皮等细节部位的防护需求显著增加。6月份防晒唇膏GMV同比增长552.78%,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
市场供给端积极响应消费升级需求。除传统的防晒霜、防晒喷雾等"软防晒"产品外,防晒衣、防晒帽等"硬防晒"装备日益丰富。防晒车衣、防晒帐篷等创新产品频繁上市,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防护需求。产品功能从单一防晒向多功能复合转变,凉感、速干、吸湿排汗等特性成为标配。
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功能革新
技术进步为防晒产品带来了质的飞跃。纳米二氧化钛结合凉感纤维已成为防晒服主流面料,通过物理反射紫外线实现防护效果。AIRism等科技面料兼具速干、吸湿、排汗功能,满足消费者对"防晒+降温"的双重需求。原纱防晒工艺取代传统涂层工艺,提升了产品的耐用性和舒适度。
防晒产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竞相发力。蕉下融合高速涡流风研究成果与隔热面料科技,推出持久降温的空调服。蕉内凭借凉感防晒技术推出第四代凉皮防晒衣。珀莱雅推出超模盾护防晒霜,体现了化妆品领域的技术突破。面料企业同样积极创新,开发应用于户外运动、车载场景的高附加值防晒面料。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材料技术上,还延伸至生产工艺的改进。传统防晒衣采用涂层工艺,将防晒助剂涂覆于面料表面,但水洗后防晒功能会大幅下降。新型原纱防晒工艺在纺纱阶段就将防晒助剂融入纤维中,使衣物从源头具备防晒能力,耐水洗性能显著提升。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消费者长期关注的产品耐用性问题。
当前我国防晒产业正迈向千亿级市场规模。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达到742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958亿元,其中防晒衣占比将超过50%。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防晒相关企业4400余家,众多户外运动品牌、快时尚品牌、羽绒服品牌纷纷跨界入局防晒赛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