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银行IPO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广州银行等中小银行接连撤回上市申请,IPO进程戛然而止;另一边是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在补充财务资料后“重启”审核,与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共同构成5家“候场”银行队列。这场分化背后,折射出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战略调整与市场环境变化下的复杂博弈,也让A股银行IPO“三年零上市”的僵局愈发引人关注。
撤单潮起:顺德农商行两年IPO路终折戟
深交所官网近日披露,因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审核。这距离2023年3月该行IPO申请获受理已过去两年多。期间,顺德农商行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需补充提交,审核进程一再中断,最终未能跨越A股门槛。
顺德农商行的案例并非孤例。今年1月,广州银行同样主动撤回IPO申请;而自2022年以来,安徽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等十余家中小银行均因“战略规划调整”“财务资料更新”等原因终止上市进程。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7月,A股共有18家银行提交IPO申请,其中仅兰州银行于2022年1月成功上市,其余17家或终止审核,或长期停滞在“已受理”“已问询”阶段。
“银行撤回IPO申请,通常与三方面因素有关。”招联消费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一是监管政策收紧,对银行资产质量、公司治理要求提高;二是银行自身战略调整,例如转向港股上市或引入战略投资者;三是市场环境变化,如估值偏低、流动性不足等。他强调:“撤回不意味着放弃上市,待条件成熟后,银行仍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复活”案例: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重启审核
在撤单潮中,东莞银行和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的IPO进程却迎来转机。今年6月30日,两家银行在更新提交2023年财务资料后,IPO状态由“中止”恢复为“已受理”。此前,因财务资料过期,其审核自2023年3月受理后便陷入停滞。
东莞银行与南海农商行的“重启”,为中小银行IPO注入一丝暖意。截至目前,A股仍有5家银行处于IPO进程中:除上述两家外,湖州银行、湖北银行审核状态为“已问询”,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为“已受理”,最新更新时间均停留在2023年。这些银行均为区域性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多在千亿至万亿元之间,且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压力。
“区域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限,上市是‘补血’最直接的方式。”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但中小银行这一指标普遍低于国有大行。以顺德农商行为例,其2023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7%,虽符合监管标准,但较2022年下降0.82个百分点,资本补充需求迫切。
三年“上市荒”:A股银行IPO为何“卡壳”?
自兰州银行2022年1月上市以来,A股银行IPO已连续3年“颗粒无收”。这一僵局与多重因素有关:
第一,监管政策趋严。2023年,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拟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关联交易、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某拟上市银行因存在“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过高”“不良贷款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被监管问询,导致审核停滞。
第二,市场环境变化。2022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银行板块估值持续低迷。截至2024年7月,银行板块市盈率(TTM)仅为4.5倍,市净率(LF)为0.5倍,均处于历史低位。低估值下,银行上市融资规模受限,部分银行选择“等待时机”。
第三,中小银行自身短板。相比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在资产规模、风控能力、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例如,某农商行因“贷款集中度过高”“单一客户贷款占比超标”被监管警示;另一家城商行则因“信息科技系统存在漏洞”被要求整改。这些问题均可能成为IPO的“绊脚石”。
破局之道:中小银行如何突围?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小银行上市需求依然迫切。田利辉认为,未来中小银行IPO需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公司治理。完善“三会一层”架构,强化股权管理,避免“一股独大”或“内部人控制”。例如,某农商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董事会结构,成功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为上市扫清障碍。
二是提升资产质量。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降低拨备覆盖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数据显示,202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较2022年下降0.04个百分点,但中小银行不良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差异化竞争。聚焦区域特色,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业务,形成比较优势。例如,湖州银行以“绿色金融”为标签,推出“绿色信贷”“碳账户”等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市场展望:IPO窗口期何时开启?
随着宏观经济回暖、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小银行IPO或迎来转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证监会也多次强调“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此外,北交所“转板机制”的完善、港股通对中小银行的开放,也为银行提供了更多资本补充路径。
“如果市场估值回升、监管政策宽松,2025年可能出现银行IPO小高潮。”董希淼预测,但长期来看,银行上市仍需“修炼内功”,靠优质资产和稳健经营赢得投资者信任。
对于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等“候场”银行而言,重启审核仅是第一步。未来,它们需在信息披露、合规经营、投资者沟通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在这场资本“大考”中脱颖而出。而顺德农商行、广州银行的撤单,也为行业敲响警钟: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