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盛夏,外卖市场再次迎来了激烈的补贴大战。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纷纷推出大额优惠,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外卖狂欢。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即时零售生态的争夺战。
补贴狂潮下的订单爆发
7月12日,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再次掀起补贴狂潮。美团外卖自动赠送了古茗鲜活柠檬水兑换券、咖啡茶饮兑换券等,淘宝闪购则推出了满20减19、满25减15的新人红包,京东外卖则以百亿补贴助力,2杯蜜雪冰城元气果茶仅需5.9元。这些优惠活动迅速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多个奶茶品牌门店再现爆单景象。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在7月12日突破了1.5亿单,其中拼好饭日订单量超过3500万。淘宝闪购也不甘示弱,宣布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京东外卖则通过每晚18点至次日凌晨2点的“秒送”频道,补贴10万份单价16.18元的小龙虾,助力消费者实现“小龙虾自由”。
平台间的激烈交锋
这场补贴大战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7月5日。当天,淘宝闪购决定对外卖市场老大美团发起冲锋,日单量预估达到7000万单,而美团平时的日订单量在9000万左右。为了应对淘宝的挑战,美团迅速做出反应,将原本按节奏、按区域逐步开展的补贴活动,集中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上线,形成了“饱和式攻击”。
美团的反击不仅限于餐饮订单,还扩展到了非餐品类。淘宝闪购则希望通过外卖流量带动非餐订单的增长,甚至实现电商GMV的提升。两大平台在补贴策略上各有侧重,美团上午先补贴非餐品类,到用餐高峰期再将大额补贴转向餐饮;淘宝闪购则通过无起送门槛、免配送费叠加现金券的方式冲量。
骑手与商家的双重考验
补贴大战背后,骑手和商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多位骑手表示,平台补贴高,单价明显提升,平日跑一单也就四五块钱,但补贴日可以补到十几块钱。尽管工作强度大,但高收入让不少骑手舍不得休息。一位美团骑手在7月5日当天跑了100多单,赚了1000多元。
商家方面,虽然订单量暴增带来了流水的提升,但也面临产能和运力的极限挑战。多家茶饮门店因订单过多而陷入忙碌漩涡,有顾客买杯饮品等了半小时,夜晚十一点门店外仍聚集着大批外卖小哥与顾客。一些商家因忙不过来而下线了部分商品,甚至出现了系统崩溃后自动接单、商家既做不出来又拒接不了的情况。
即时零售的新战场
与十年前的外卖大战不同,本次补贴大战的核心已经从单纯的餐饮外卖扩展到了即时零售领域。即时零售不再仅仅是餐饮外卖,而是囊括了超市商品、药品、日用品甚至服装和电子产品。平台们争夺的不再是“服务层”,而是“基础设施层”——那个默认的履约网络,即未来所有商品即时交易的默认配送系统。
美团作为市场的领导者,通过聚合海量用户、商家和骑手,构建了强大的网络效应。然而,面对京东和淘宝的夹击,美团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以捍卫自己的核心领地。京东则通过补贴外卖获取高频流量,带动电商主业;淘宝则通过“淘宝闪购”项目,验证“一个淘宝”战略的成败,并试图用近场电商反哺远场电商。
战争背后的战略考量
这场补贴大战的背后,是各大平台对未来增长乏力的焦虑和对即时零售战略要地的争夺。传统电商和外卖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平台们需要通过新的战场来寻找增长点。即时零售作为一个能够反哺核心业务的战略要地,成为了各大平台必须拿下的目标。
对于消费者而言,补贴大战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选择;但对于商家和骑手而言,这场战争则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平台们在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终局之战的序幕
这场补贴大战不仅是一场关于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十年本地生活“操作系统”的终局之战。谁能够控制整个城市的即时配送公路网,谁就能主导未来所有商品的即时交易。
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束并不会是一纸停战协议或商业版图的尘埃落定。它的终点将是消费者下一次打开手机、毫不犹豫地点下一个由无数商家和骑手透支所支撑的订单的那个瞬间。在那个瞬间,“美丽新世界”已经到来,而我们,已经是它的第一批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