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购的消息发酵了以后,大家都等着薅这波“天上掉下来的免费奶茶”,结果大量0元购奶茶无人认领。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四川一家沪上阿姨晚上8点半了,还有200多杯饮品等待领取,不仅奶茶店员哭晕在操作台上,王会计看着也是心疼,真是浪费!
这种魔幻场景正在全国奶茶店轮番上演。美团、饿了么掀起的“0元购”风暴里,消费者像被按下狂欢按钮:成都瑞幸排号超千单,深圳古茗门前队伍“长到看不见尾”,上海环球港的沪上阿姨被迫在午间高峰闭店。
这场资本催生的消费奇观,让人想起三年前《青春有你3》的荒诞场景。粉丝们成箱倾倒牛奶只为扫描瓶盖里的二维码,与如今囤积20杯奶茶塞爆冰箱的行为如出一辙。
再看最近的"外卖大战",美团、饿了么的"满30减15""第二份0元"补贴,看似让消费者得了实惠,实则暗藏玄机。平台算法会根据用户画像推送"刚好够优惠"的订单——比如你常买25元的餐,系统就推"满30减15",诱导你多买5元凑单;你买了两份,第二份0元,但第一份可能已经超出你的实际需求。
平台补贴的疯狂算法正在重塑消费伦理,外卖平台的“游戏化”设计正在制造消费强迫。领券倒计时、满减凑单提示、限时秒杀提醒,这些行为经济学手段让用户陷入“不买就亏”的心理陷阱。消费者以为薅到了羊毛,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平台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流量故事”。
而商家在这个过程中,却沦为“血包”。嘉和一品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京京在社交媒体发文,质疑外卖大战的补贴,究竟是平台的让利,还是对商家的血腥掠夺。
她直言,“各平台都是百亿补贴开战,但其实最受伤的是商家。顾客享受到的各种满减、补贴,每10元,平台只出3元,商家要补7元! 大头都是商家出的。你这个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顾客看不到你,当然就不可能有订单。而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