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称“雅下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项总投资达到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不仅标志着中国清洁能源开发迈入新阶段,更将重塑全球水电格局。
笔者了解到,雅下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建成后,所生产的清洁电力将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本地自用需求。
基于上述背景,雅下水电工程能够顺利建设运营,将离不开两方面的核心技术: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建能力以及特高压输电能力,这能够解决工程落地的物理瓶颈,打通“藏电外送”的能源动脉。可以预见,相关产业链将迎来需求高弹性增长,价值有望获重估。
万亿超级工程开工,诞生基建、特高压高景气度机会
具体来看,在基建能力上,雅下水电工程位于大拐弯峡谷,高海拔、恶劣的地质环境堪称全球水电工程中最复杂的区域,因此传统施工方式难以胜任,盾构机凭借其“掘进+支护”一体化技术,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设备,催生巨大的耗材市场与技术升级的刚性需求。基于技术壁垒和区域壁垒,具备相应技术优势及施工经验的行业头部有望享受到更多市场红利。
在特高压输电能力上,根据外交部驻印度大使馆署名介绍文章显示,雅下水电项目预计装机规模约60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可再生、零碳电力近3000亿度。参考《2023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23年平均单条直流特高压工程输送电量约30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雅下水电工程预计需要多条直流外送工程支撑。
因此长期来看,特高压、高压等主网架建设得到显著拉动,进一步考虑到更高比例的长距离外送与当地布局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柔直技术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特高压产业链配套的核心玩家将受到长期利好,释放强劲的成长动能。
国企民企技术攻坚,给出能源跨域调配“中国方案”
以特高压、高压技术为基础,给出能源跨域调配的“中国方案”,既依托国企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亦通过民企填补关键技术空白。
其中民企代表如赛晶科技,其为输配电工程提供阳性饱和电抗器、电力电容器、大功率IGBT、柔直用直流支撑电容器等核心器件产品。据了解,赛晶科技去年交付了包括2023年启动的四个±800千伏特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工程等,去年中标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工程6.24亿元订单,技术路径与雅下水电工程高度协同。此外,公司去年交付了德国BorWin6海上风电等柔性直流项目。
回顾2024年初,赛晶科技的两款柔直用直流支撑电容器顺利通过国家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在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背景下,公司推动了柔直工程中直流支撑电容器大规模国产替代的进程,也为自身打开相关业务的成长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特高压工程大量启动,叠加“雅下水电工程”开工建设,高景气度的机会将不断延续。而赛晶科技近几年显著受益于特高压工程,相关订单和交付进入到放量周期,未来有望抓住更多市场机遇,发展迎来再提速。同时柔性输电工程的启动还将带动公司的高价值新产品需求提升,共同驱动业绩高质量增长。
赛晶科技管理层表示,公司2025年销售收入目标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目标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这意味着受益于业务高速增长,赛晶科技将会延续收入和利润双升的趋势。
总的来说,赛晶科技是雅下水电工程开工建设,甚至长期落地运营的潜在受益者,可以期待未来能够斩获实质性订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赛晶科技的业绩有望持续兑现成长,从而持续驱动估值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