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买故事不如买订单,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入Alpha阶段,谁能先跑出商业闭环?

2025-08-01 13:38:35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智能智造革命”引领行业下一站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资本市场也再度迎来了AI+机器人概念的火热。

回望整个上半年,机器人概念行情火爆,特别是宇树科技的H1人形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把“人形机器人”推至风口。而在经历23月份的狂飙后,市场情绪逐步回归理性,而后续伴随特斯拉Optimus进度不及预期等消息扰动,板块迎来回调。

如今进入下半年板块情绪底的出现,“难有大的下跌基础”业已成为市场共识,风险偏好修复之下,叠加一系列商业化利好密集落地,有望对板块后续表现形成强有力的催化。

如果将2025年的AI、器人赛道比作一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接力赛,显然一场从“讲故事”到“交作业”的硬核淘汰赛已经拉开。对投资者而言,上半年是“Beta行情”,买赛道即可,下半年则是“Alpha厮杀”,只有能把概念兑现为真实现金流的公司才能享受到市场真金白银的青睐,获得估值溢价的机会。

当故事讲到兑现这一集,镜头自然要聚焦到行业中能拿出合同、跑出产能的主角。


01

催化“热潮”将至,“智能智造革命”引领行业下一站


AI、机器人概念作为今年的主线行情持续热络的背后,政策层面显然也为市场加了一把火。

实际上,自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开始,近年来政策层面一直保持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连贯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将具身智能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方向。而就在7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其中也提到,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东风之下,技术路线也在多点开花。人工智能、传感器、驱动系统等领域的不断突破,让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只能交互上取得显著进展。场景侧同样也迎来持续突破从制造业的柔性生产,到服务业的无人商业体,再到极端环境的高危岗位替代,银发经济的居家暖心守护。

跨场景、规模化落地的能力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持续得到验证,而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可以算是这场“百花齐放”中的领跑者,其正在把人形机器人从“展演明星”变成“产业工人”持续收获商业化价值红利。

与只能在舞台或直播间炫技的娱乐展演不同,工业场景对节拍、良率、稼动率有硬指标,只有真正跑通产线,才能证明“人形”具备“人效”。优必选正是因为率先跨越这道分水岭的行业标杆,其不仅率先将人形机器人带入制造业工厂车间,更通过短期内快速的迭代升级,切实提升效率和可靠性,对行业起到了坚实的引领作用。

就在此前718日,优必选科技还以9051.15万元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创下目前业内单笔中标金额最高纪录。目前,优必选已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其人形机器人在比亚迪、东风柳汽奥迪一汽等车厂参与智能搬运、智能分拣智能质检等任务。而在今年4月,其还签下全球首份工厂场景小批量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教育科研领域同样展现出强劲需求。713日,优必选官方表示,用于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已收获百台订单,预计全年仅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交付就将超过300台。

值得一提的是,723日,优必选还重磅宣布推出面向智能制造场景的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2采用了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在不要关机的前提可实现3分钟内的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为智能制造构建永不停机的新质生产力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很显然,政策给了方向,技术给了肌肉,场景给了跑道,优必选用一张张合同把“概念”翻译成“产能”兑现实实在在的现金流。从样机到实训,从示范到量产,它已越过分水岭,把“人形”写进中国制造的节拍器,也把行业的下一个里程碑悄悄往前挪了一大步。


02

三大看点,看Walker S2的历史开创性


重点来看此次优必选推出的最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针对智能制造场景的设计包含多项开创性突破,其核心价值可以说体现在三大方向。

首先是实现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自主换电能力,这突破了制约自动化潜能的关键限制——能量依赖和作业间歇性。这不仅仅是让机器人“更持久”,更是让机器人具备了作为独立、可靠、高效生产力的基础,开启了7×24小时、无人干预、大规模部署、智能协作的自动化新纪元,加速了“机器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如落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自主换电能力帮助机器人能实现真正无人值守的连续运行,消除传统人工换电导致的停机等待;支持机器人在偏远无人区(如深山基站、远洋船舶)、高危环境(如核电站内部、爆炸物处理现场)、或人类难以到达区域(如大型管网内部)独立执行长期任务;大幅扩展作业范围,使机器人在广阔场景(如大型智慧农场、机场)突破往返固定充电桩的距离约束;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实现自主协调充换电,为群体智能协同提供基础保障。

Walker S2的另一大创新是群脑网络2.0+Co-Agent智能体,这一系统不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具备自进化能力的智能生产力系统。它解决了限制AI大规模落地的三大瓶颈:单体智能无法协同、预设程序无法泛化、孤岛系统无法进化。

群脑网络2.0结合Co-Agent智能体构建的AI双循环协同范式,颠覆传统单体机器人范式,通过云端"超级大脑"与本地"本体智能"的配合形成分布式智能系统,使多台机器人成为共享智能的生产力单元。同时,其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具备任务分解与规划能力(如指挥搬运智能体移障后由分拣智能体接力操作),并提升跨场景泛化能力,降低工厂、物流中心等复杂场景的部署门槛。此外,它还构建全局优化与闭环自学习机制,通过全群执行数据的持续反馈驱动AI模型进化,解决传统自动化"部署即落后"的缺陷。

Walker S2的突破性还体现在硬件软件强耦合特征之上。

其拟人步态行走与精细操作能力、高强度轻量化设计,使人形机器人能够胜任更多复杂的工业任务,如精密装配、零部件加工等,进一步拓展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同时,Walker S2是国内首个头部采用纯RGB双目视觉方案的人形机器人,这一方案使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实现更精准的物体识别、定位和避障。

优必选通过在统一的软硬件架构下过二者深度耦合正在重塑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边界与应用范式。软件优化可快速适配硬件特性,硬件升级亦能同步激活算法潜力。此外,软硬协同的本质是构建统一能力底座,成熟后的软硬一体方案可大幅减少终端部署的调试成本。开发者无需从零理解机械设计,即可调用标准化API开发应用,吸引长尾开发者进入,这意味着中小企业无需专业团队即可快速启用。

简而言之,优必选Walker S2通过自主换电、群体协同、硬软件强耦合等方面的创新突破,系统性攻克人形机器人商业落地的核心障碍,并在工业场景实现永不停机的高效生产力。这不仅重构了人形机器人能力边界,更以完整技术方案确立中国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03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参与史上“最大机器人”配售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将在2025年下半年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且此次浪潮与上半年存在本质差异——上半年属于行业认知普及期,主要表现为机器人供应链企业首次亮相资本市场、新概念标的持续扩容、投资者初步建立行业知识框架;而下半年则进入实质性的概念验证阶段。该机构在报告中明确断言:“中国即将爆发人形机器人应用浪潮”,并强调对中国市场在该领域的领先前景持乐观态度。摩根士丹利进一步预测,人形机器人技术将在今年下半年于中国市场“被广泛采用”,未来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代差将持续扩大。

这种差距或将体现为:中国企业已在技术突破(如优必选Walker S2的拟人步态控制)和场景落地速度上建立优势,而曾被寄予厚望的特斯拉Optimus仍受困于工程化技术瓶颈。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押注中国技术与商业化领跑者。

就在近期,优必选完成港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股票配售,此次操作共配售3015.54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24.1亿港元(约合3.15亿美元)。这一金额不仅超过该公司前四次配售融资总和,更打破港股市场“配售必大跌”的定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认购需求远超配售额度数倍,且配售股份主要由长线机构投资者承接,包括国家主权基金、重要产业资本、公募基金及保险资管等。

这种现象在港股市场具有标志性意义:港股配售机制虽在功能上与A股“定向增发”类似,但市场反应截然不同。A股定增通常被视为利好,常触发股价连续涨停;而港股因配售执行节奏快(可T+1完成)、无锁定期强制要求,且普遍采用折让市价的发行方式,短期内会摊薄每股收益,导致投资者产生强烈厌恶情绪。历史数据显示,港股配售公告后股价跌幅往往远超基本面调整需求,主要源于对无锁定期股份立即抛售的恐慌及流动性虹吸效应。

优必选此次配售打破常态,尤其是史上最大规模配售需消耗巨额承接资金,其股价不跌反涨的走势极为罕见。市场分析人士解读称,资金偏好反映对商业化领跑者的共识:“当行业仍处早期时,能验证可持续盈利模式的企业将收割流动性溢价。优必选在教育、工业场景的订单闭环,使其成为目前唯一可量化的投资标的。”

但优必选的想象空间或许更大。

横向对比更能凸显其价值洼地。据悉,Figure AI正在洽谈以395亿美元估值(约合人民币2874亿元)进行1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而优必选当前市值仅为Figure AI估值的13%。花旗银行在最新研报中将优必选对标2010-2011年的特斯拉。当时特斯拉年交付量仅1500辆,市销率高达24-25倍,而根据花旗做出的2025年营收预期,目前优必选的市销率仅约为15倍。这无疑证明了优必选具备较大的价值重估空间。

除了上涨空间差距外,优必选还应享有先行者溢价。728日,摩根大通发布研报,首次覆盖“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并予以“增持”评级,目标价135港元。

摩根大通研报指出,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先发企业,构建了深厚的客户基础,其中不乏比亚迪、富士康、吉利汽车、东风柳汽、北汽新能源等多家头部企业。通过这一系列合作,优必选已获得一定数量的确认订单,在人形机器人这一快速发展的产业中已成为领跑者。研报还预估,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在2025年至2027年间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60%,并将于2027年达到公司营收占比的60%,助力优必选于2027年实现约50亿元的年营收并实现盈亏平衡。


04

结语


在此次WAIC大会上,有“AI教父”之称的杰弗里·辛顿在演讲中坦言:我们正创造比自己更聪明的AI,这就像在家里养一头老虎当宠物,指望“消除它”是不现实的。如何训练比人类更聪明的“好AI”,将是全人类的长期课题。

很显然,面对这一长期课题,优必选如今已经用合同金额、交付数量、技术迭代和群体智能,把“人形机器人”行业带到来一个新的里程碑。尤其是工业场景率先跑通带来的可复制性、可扩张性和可信度,将是决定其在行业“百花齐放”中保持“一骑绝尘”核心驱动力

资本市场向来愿意用订单说话,用现金流投票。在AI+机器人的马拉松里,那些已经用订单合同把“故事”翻译成“真金白银”,率先冲过商业化终点线的,才能享受下一轮估值升维。(全文完)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