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干了!”顶流女星赵露思的一条微博将娱乐圈资本博弈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女星赵露思“手撕”经纪公司
2025年8月2日深夜,赵露思这位凭借《传闻中的陈芊芊》《星汉灿烂》等剧跻身一线的95后小花,罕见公开控诉经纪公司银河酷娱的多重“罪状”,包括未经协商划走工作室账户205万元赔偿代言损失、诱导财务签署虚假分账单掩盖资金挪用、长期剥夺工作室运营权导致团队仅剩2-3人,更直指公司以“封杀”威胁其保持沉默。
赵露思附上的医疗报告显示,其抑郁与焦虑测评均达重度等级,病情恶化直接关联2024年底《恋人》剧组的“健康压榨”。
尽管她在拍摄期间因重度抑郁晕倒送医,公司仍要求其带病工作,最终导致剧组解散、2个月拍摄素材作废。“我已经花了快十年的青春在这里,不想再纠缠十年。”她在直播中哽咽表示,甚至考虑退圈开面馆。
8月3日午间,银河酷娱在舆论压力下发声回应,强调尊重艺人提出的合理合法要求,但要求赵露思“勿再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语焉不详之内容的方式,引导公众对相关事实产生错误的猜测”。
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的经纪约实际续签到2030年,还有四年才到期。据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刘家辉分析,若赵露思单方解约且无法证明公司根本违约,可能需承担4亿元赔偿。
2016年,赵露思以《火星情报局》的“中级特工”身份出道,此后凭借《凤囚凰》《哦!我的皇帝陛下》等网剧崭露头角。2020年《传闻中的陈芊芊》爆火,她饰演的“陈芊芊”成为年度最热角色,也成了银河酷娱的“救命稻草”。彼时,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经纪公司正面临阿里影业收购失败的困境。赵露思的“飞升”为银河酷娱带来了流量与资金,却也埋下了隐患。
粉丝指控,公司曾用“陈芊芊”的盈利填补财务漏洞,却未给予艺人相匹配的后续资源支持。另据粉丝反馈,爆剧《星汉灿烂》上映时,公司未为其安排包场宣传,反而将资源倾斜至其他艺人作品。
截至目前,银河酷娱官网上,赵露思的名字依旧列在艺人名单首位,但她的社交平台早已抹去了公司MCN认证。银河酷娱单方面取消了对赵露思的微博关注。
艺人与资本彻底撕破脸,也将娱乐圈中的权力博弈,赤裸地袒露在公众视野。
资本撤离
2015年创立的银河酷娱,全称为天津银河酷娱文化传媒,主营业务为互联网视频内容孵化、生产、IP衍生经营、短视频、艺人经纪。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银河酷娱的大股东为北京博方融智投资,持股约29.6%,其实控人为吴晓珍。北京大鱼快乐文化持股20%,云锋基金持股约12.3%,两家均有阿里的背景。
银河酷娱创立次年,第一个网综项目《火星情报局》便一炮而红,前三季累计斩获34亿播放量,其中第一季广告收入1.5亿元,第二季招商超2.5亿,第三季突破3亿大关,成为网综市场现象级产品。正是2016年,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签约,随后以中级特工身份,参与录制《火星情报局第二季》,正式出道。
凭借此成绩,公司于2017年5月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云锋基金领投,优酷与洪泰基金跟投,奠定资本化基础。
银河酷娱于2016年接受了优酷的投资,与视频平台走得更近。但好景不长,因节目设置以及人员调整、观众审美疲劳等原因,2018年推出的《火星情报局》第4季收视和口碑均遭遇滑铁卢,《火星研究院》等新的综艺项目也未能掀起波澜。公告显示,银河酷娱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
2020年,阿里影业曾计划以4亿元收购银河酷娱60%股权,试图通过绑定头部艺人打通内容产业链,但交易因公司战略分歧于同年10月终止。
公司创始人李炜于2023年初全面退出,结束了其从湖南广电体系带出的“湘军”管理时代。这位曾将赵露思视为“妹妹”的前CEO,在朋友圈长文中否认“女厕殴打”等传闻,但坦言“已无任何股权关系”。
优酷也退出股东行列,彻底切断银河酷娱与平台资源的直接联系。
管理层的动荡,阿里影业、优酷等资本的撤离,折射出市场对银河酷娱的信心危机。而原计划由优酷独播的《恋人》因纠纷延期,宣发资源锐减。网传剧集播出后广告招商遇冷,多家品牌要求更换代言人。这种“资本-内容-市场”的恶性循环,可能加剧公司现金流压力。
内容崩盘
银河酷娱创始人李炜、联合创始人胡明皆出自湖南卫视。其中,李炜经历颇丰,毕业于湖南大学新闻专业的李炜做过节目主持人、栏目制片人、芒果传媒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参与了湖南广电传媒集团第三轮改革,以及管办分开、制播分离的全部过程。
“‘银河系里最酷的娱乐公司’,是银河酷娱的标签,‘酷’,本意极、甚,表程度深。在银河酷娱的理念里,‘酷’要表现在做最极致的内容、造最酷炫的爆款。”这是2017年,李炜相关报道里的一句话。
银河酷娱曾凭借《火星情报局》等综艺在行业崭露头角,却在转型影视后陷入口碑泥潭。《一不小心捡到爱》豆瓣评分4.4,《偷偷藏不住》的套路化剧情遭观众诟病。阿里影业收购失败的2020年,公司转向独立发展的战略,却未能孵化出第二个“赵露思”。
银河酷娱的困境,暴露了传统经纪公司过度依赖单一艺人的结构性风险。其王牌综艺《火星情报局》自2018年口碑崩盘后再无爆款,剧集制作也因资源分散陷入平庸,反映出“流量驱动”模式的不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