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疗健康行业迎来密集政策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和2030年分阶段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创新药械领域持续取得进展,安科生物参股公司的CAR-T细胞疗法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品种,带状疱疹mRNA疫苗亦进入临床阶段,行业创新动能加速释放。
一、政策加码推动脑机接口商业化进程
《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将初步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并在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实现场景应用。国内头部企业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已取得多项突破,例如喜临门联合发布的全球首款集成脑电监测技术的智能床垫,通过实时监测与主动干预提升睡眠管理效率。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出台行动方案,目标2030年前实现脑机接口产品在医疗康复、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技术路径上,非侵入式产品因安全性高、适用场景广,率先在消费端落地;而侵入式技术凭借精准控制能力,在神经功能恢复等医疗场景展现潜力。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布局材料研发、数据算法及临床验证,推动产业生态趋于成熟。
二、创新药械研发突破临床需求瓶颈
在生物医药领域,安科生物参股公司研发的PA3-17注射液近期被纳入国家拟突破性治疗品种。该产品为全球首款靶向CD7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客观缓解率达84.6%,安全性可控。若获批上市,将填补T细胞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空白。此外,安科生物与阿法纳生物合作的带状疱疹mRNA疫苗获临床批准,依托自主mRNA技术平台,有望高效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政策对创新药械的支持进一步延伸至支付端。上海发布的“新18条”鼓励商保与生物医药创新协同,提出创新药械相关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限制,为产品商业化提供支付保障。中药企业则通过引入创新管线、参股研发等方式探索增长点,加速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
当前,脑机接口与创新药械的双轮驱动正重塑医疗健康产业格局。政策引导下,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