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证协征求意见!14家券商联合起草,证券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出炉

2025-08-10 21:18:00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的当下,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已成为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石。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就《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全行业征求意见。该标准旨在整合证券公司稳定性保障体系的优秀实践,为行业提供可操作的

在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的当下,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已成为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石。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就《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全行业征求意见。该标准旨在整合证券公司稳定性保障体系的优秀实践,为行业提供可操作的稳定性保障框架。据了解,文件编制项目于2023年11月启动,共有14家证券公司参与起草工作,包括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财通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投证券、浙商证券。

传统运维模式面临挑战

证券市场对交易连续性要求极高,集中交易、手机证券、投资交易等核心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将直接冲击投资者权益和市场秩序。随着云计算、分布式架构等技术的广泛运用,系统架构复杂度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传统被动运维模式已难以应对新兴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构建主动化、数智化的稳定性保障体系。

当前证券公司在系统稳定性管理方面虽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建立了变更管控、故障应急、应急演练、监控告警等机制。但随着分布式架构、微服务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系统架构复杂度大幅提升,传统被动运维模式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行业面临四个关键痛点:稳定性保障未将架构韧性设计嵌入系统开发阶段,系统可运维性相关的监控、日志、自动化等能力存在不足,导致运行期风险防控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期风险感知仍以"事后响应"为主导,缺乏基于数据驱动的主动风险挖掘能力,难以提前规避潜在隐患。故障应急过度依赖个别专家经验,缺乏数据驱动的人机协同应急指挥作战能力,应急效率亟待提升。数智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智能监控、自动化处置等能力尚未全面覆盖核心场景,异常响应效率与业务实时性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框架

为推动证券公司强化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水平,制定该保障体系标准势在必行。标准编制立足证券行业实际需求,结合头部机构的优秀实践,提炼可复制、可落地的技术方案与管理流程。同时预留弹性空间,适应不同规模机构的差异化需求。

该标准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稳定性保障体系框架。组织保障方面,明确稳定性保障的组织架构,包括纵向职能团队与横向优化团队、人员能力要求涵盖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机制及目标管理。制度保障方面,涵盖办法规范、技术保障、操作规程及时序任务,形成全流程制度闭环,确保管理要求可落地、可追溯。过程保障方面,聚焦稳定性架构管理、可观测管理、监控告警、故障管理等10大核心过程,每个过程包含机制保障、关键活动及评价要素。该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有接近20家同业专家参与,内容聚焦系统稳定性保障核心价值,引导行业推动运维左移,提升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非功能性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现有运维保障场景,提升主动防御保障能力。建立可度量的稳定性评价要素,如"故障监控发现率""自动化发布率""恢复能力达标率"等量化指标,通过常态化评估与复盘,形成"监控-评估-优化"的闭环改进机制。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