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职业代退"的黑灰产业悄然兴起。这些机构打着"维权"旗号,承诺帮助消费者退费。实际操作中却套路重重,消费者往往花费不菲却难以如愿。更有甚者,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受二次伤害。
虚假承诺背后的利益链条
职业代退机构通常采用两种运作模式。第一种是直接代理退费,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订单等敏感信息。代退人员冒充消费者身份,直接与企业或监管部门联系。第二种则是提供话术模板,远程指导消费者自行投诉。
这些机构在社交平台大量发布诱导性广告。声称拥有"专业法律团队",能够实现"全额退费"。收费标准通常按退款金额的20%至50%收取佣金。部分机构甚至要求消费者签署委托协议,下载指定应用程序。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他因行程变更需要退订酒店,在二手平台发布转让信息后被代退人员联系。对方承诺全额退费,成功后收取500元服务费。张先生等待4天未收到退款,最终被对方拉黑。不仅损失了1000元房费,后续几天的住宿只能低价转让。
河北消费者高女士在寻求培训费退费帮助时,被代退人员要求共享屏幕并全程录音。对方以"检查风控"为由,诱导她扫描二维码。结果被划走2500元,资金流向了武汉某便利店的套现账户。
多领域渗透的诈骗网络
教育培训领域是职业代退的重灾区。这些机构以课程质量差、服务态度不好等为由,通过投诉热线向经营者施压。同时向消费者索取高额退费佣金。某教育企业客服负责人表示,企业本身有清晰的退费流程,学员可直接协商退费。但部分学员轻信职业代退,最终不仅未能收到退款,还遭受财产损失。
保险领域的代退乱象同样严重。不法分子以法律咨询名义,在社交平台发布"全额退保"广告。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信息,伪造"销售误导"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202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5名涉代理退保人员犯诈骗罪。该案中,涉案人员谎称能办理保险全额退保,骗取7名被害人30余万元。
游戏退费领域也未能幸免。宁夏西吉县王先生为10岁女儿申请游戏退款时,遭遇"黑中介"诈骗。对方以"专业法律团队"为名收取服务费,诱导王先生提供个人信息后骗取4.9万元。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的2000多起案件显示,约40%的退款争议实为成年人冒用未成年人名义申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