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政策。政策实施后,科创债市场呈现快速扩容态势。发行数量与规模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政策效应在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
截至八月中旬,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684只。发行规模达到8806亿元的历史新高。去年同期新发科创债数量仅为326只,发行规模为3229.78亿元。今年数据显示出显著的增长势头。
发行主体结构优化
政策明确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纳入发行主体范围。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与股权投资机构同样获得发行资格。这一调整为科创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机构成为发行主力军,贡献了3119.45亿元规模。占总发行量的35.42%比重。银行类机构表现尤为突出,发行规模达到2383亿元。建设银行以300亿元的累计发行规模位居榜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发行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证券公司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累计规模达441.70亿元。招商证券以70亿元的发行规模在券商中领先。股权投资机构方面,北京市国资公司发行50亿元科创债,规模相对较大。
民营企业发债数量与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在684只科创债中,民营企业发行94只。发行规模为842.40亿元,较去年同期306.88亿元有明显提升。这一变化反映出政策对民营科技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强。
市场特征日趋完善
科创债发行期限结构更加丰富,满足不同资金需求。684只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3.65年。三年期科创债发行占比约36.60%,五年期占比约25.44%。期限配置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票面利率水平明显下降,融资成本持续优化。今年发行的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98%。这一水平低于去年同期2.34%的利率。成本下降有利于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提升发债积极性。
发行主体信用等级保持较高水平。AAA级主体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这一现象体现出投资者对科创债的认可程度较高。
三年期以上科创债发行规模达6677.23亿元。占整个新发规模比重为75.8%。长期限债券比例的提升更好匹配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周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