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项稳楼市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态势。前七月头部房企销售业绩虽然仍处调整期,但降幅明显收窄,市场筑底迹象逐渐显现。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为行业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头部房企销售表现趋于稳定
2025年前七月,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出现止跌迹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TOP100房企销售总额达到2.07万亿元,同比下降13.3%。相较于去年同期约四成的销售跌幅,降幅收窄程度相当明显。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调整步伐正在放缓,企业经营状况趋向稳定。
保利发展以1631.85亿元的签约金额暂列销售榜首位,尽管同比减少17.85%,但仍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市场表现。绿城中国、中海地产紧随其后,销售业绩分别达到1368亿元和1320亿元。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同样迈入千亿阵营,共同构成了前七月仅有的五家千亿级企业。
央国企继续在销售榜前列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凭借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在市场调整期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去年同期相比,千亿阵营房企数量减少1家,但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格局更加清晰。
以价换量策略成为市场主流
面对市场调整压力,房地产企业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从已公布销售单价的房企数据来看,企业销售均价普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种策略调整体现了企业对市场形势的理性判断和灵活应对。
绿城在7月的销售均价为26733元每平方米,相较于去年7月的29755元每平方米出现明显下调。禹州前七月销售均价为14606元每平方米,低于去年同期的15391元每平方米。世茂、合生等企业的销售均价同样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显示出价格让步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这种定价策略的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但有效促进了销售去化。市场成交量的相对稳定为企业现金流提供了保障,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通过调整供货节奏和产品结构,努力在价格与销量之间寻求平衡点。
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北京等重点城市楼市政策的优化调整释放出积极信号,有助于激活潜在购房需求。随着更多城市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房企有望迎来新的销售机遇期,市场回稳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