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重组进入关键节点,各方矛盾集中爆发。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之间的分歧已从幕后走向台前。这场争议不仅涉及资金到位问题,更触及公司治理核心。
资金承诺与实际履行存在巨大差距
诸暨文盛汇作为重整投资人,原本承诺向北京汇源投入16亿元资金。然而实际情况与承诺相去甚远。截至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北京汇源注册资本的22.8%。承诺投资总额中仍有8.5亿元资金已逾期一年以上。北京汇源方面表示,已对此进行11次催缴,但资金仍未到位。
更令人关注的是资金使用方式。已到位的投资款中,约6.47亿元资金虽然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完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这部分资金并未投入北京汇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公司现有利润也未产生任何贡献。除管理人支取少量资金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大部分资金处于"趴账"状态。
控制权与出资比例严重失衡
尽管实际出资比例较低,诸暨文盛汇却凭借16亿元投资承诺获得了北京汇源的实际控制权。该公司控制着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绝对多数席位,并拥有总经理的提名权。这种控制权与实际出资比例的倒挂现象引发争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转股股东的认缴出资已全部实缴到位,占北京汇源目前实收资本总额的47.76%。在诸暨文盛汇未按约定完成投资义务的情况下,北京汇源认为其不应按60%的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如果不对诸暨文盛汇的股权比例进行客观认定,债转股股东可能仅有机会按30%享有股东权益。
诸暨文盛汇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计划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北京汇源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大多数债权人尚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若此时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等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了债权人的选择权。
北京汇源工会委员会发布异议函,质疑8月11日临时股东会的合法性。该次会议由诸暨文盛汇在其办公场所召开,通过自己提名的监事进行单方表决。北京汇源方面的监事在会议中拟提出异议,却被强行关闭麦克风阻止发言。工会委员会呼吁公司各部门及全体职工不承认该临时股东会的合法性,不执行相关决议,不承认临时股东会选举的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