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成都银行连发两则公告,宣告这家万亿级城商行的“掌舵权”正式交接,原董事长王晖因“组织工作调动另有任用”离任,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提名人选黄建军接棒。
王晖时代:从千亿到万亿的“黄金二十年”
成都银行在公告中介绍,王晖自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并出任党委委员、行长,2018年至今担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成都银行发展的创业者、见证者和领军人。王晖在任期间,推动成都银行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协调统一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1月,登陆A股市场,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达到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较上市前增长2.8倍、2.8倍和5倍,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成都银行的经营质量同样亮眼。2024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66%,连续两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最优水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7.81%,连续五年领跑A股银行板块。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亦持续提升,总市值较上市当年翻番,市净率连续两年位列A股上市银行前二。
王晖的战略布局被视作成都银行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提出的“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经营方略,构建了差异化的负债端优势;“精准营销-精钻行研-精准贷后”立体风控模式,则成为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的基石。此外,“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战略,推动全行人均创利达163万元,位列上市城商行头部梯队。
黄建军接棒:本土基因与跨机构视野的平衡者
新任董事长黄建军是成都银行体系培养的“老兵”,兼具本土深耕经验与跨机构管理能力。黄建军出生于1975年11月,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正高级经济师。其职业生涯始于工商银行成都分行,后扎根成都银行近20年,历任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等职。2020年调任成都农商行后,用两年时间从行长升至董事长,带领该行资产规模突破9100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3.5亿元。
黄建军的复合背景为其执掌万亿城商行增添砝码。一方面,其在成都银行体系内深度参与战略制定与执行,熟悉企业文化与业务基因;另一方面,跨机构任职经历使其具备整合区域金融资源的视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建军曾挂职广东佛山市金融局副局长,这一政府与银行的双重历练,或将为成都银行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打开新空间。
新挑战:从规模增长到价值创造的关键一跃
尽管成都银行当前市值772亿元、位列A股上市城商行第七,但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增长动能的可持续性——连续四年千亿级扩张后,如何在成渝地区存贷比已超75%的竞争红海中开辟新增长极。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的存贷比87.33%,这就意味着成都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有超过87元被用于放贷;高存贷比意味着银行将更多存款转化为贷款,资金利用效率较高,但同时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其次是战略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王晖时代构建的“三大转型”“四大基因文化”需要在新管理层手中深化落地,尤其是数字化与大零售转型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最后是区域金融竞合的升级,随着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提速,国有大行、股份行与本地法人银行的客群争夺将更趋白热化。
黄建军在成都农商行的履历或可提供解题思路。任期内,其通过聚焦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特色领域,推动农商行贷款余额三年增长40%,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提升至35%,这或许预示着成都银行未来将更注重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
这场万亿城商行的权力交接,既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是一场新征途的起点。当规模增长触及阶段性天花板,价值创造能力将成为衡量舵手成败的核心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