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0元购”再现?平台算法“暗度陈仓”,商家沦为“补贴刺客”买单人

2025-08-18 08:45:1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期,外卖平台的高额补贴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外卖平台在8月1日宣布抵制“内卷式”竞争,但从实际调查来看,部分平台仍在推出高额补贴,甚至出现了“19减18”等接近“0元购”的补贴活动。这种现象不仅对实体餐饮业造成了冲击,也引发

近期,外卖平台的高额补贴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外卖平台在8月1日宣布抵制“内卷式”竞争,但从实际调查来看,部分平台仍在推出高额补贴,甚至出现了“19减18”等接近“0元购”的补贴活动。这种现象不仅对实体餐饮业造成了冲击,也引发了对行业生态的担忧。

从调查结果来看,外卖补贴大幅减弱后,外卖配送员的订单量显著下滑,商家的外卖订单也明显减少。然而,餐饮行业的线上线下价格依然失衡,部分外卖价格远低于堂食价格。这种价格差异导致一些消费者选择线上点餐后到店自取,进一步影响了堂食生意。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平台经济市场结构下的市场势力博弈。尽管监管部门进行了约谈,但平台仍通过补贴争夺用户注意力,因为用户注意力是数字经济中的核心生产要素。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补贴成本的转嫁机制。平台可能通过算法权力,如动态定价和流量分配规则,将补贴压力传导至商家,形成隐性成本共担。例如,商家可能需要承担大部分补贴成本,甚至自掏腰包补差额,这无疑增加了商家的负担。

这种补贴策略的根源在于平台对用户规模的追求。平台通过短期亏损锁定用户规模,以巩固长期垄断地位,但这种策略忽视了社会总福利的损耗。如果补贴最终由商家通过降低商品质量转嫁,将导致消费者信任崩塌,抬高全社会的信任修复成本。

从长远来看,这种外卖补贴大战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消费者可能习惯了超低价,但这种现象无法长期维持。商家要么倒闭,要么以次充好,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平台遵守规定,遏制这种不理性竞争。首先,应建立补贴溯源机制,要求平台定期披露优惠券的资金构成,明确谁在真正补贴,谁在真正承担成本。其次,应实施算法透明度规制,强制平台公开与补贴相关的算法规则,禁止通过隐性门槛强迫商家承担成本。对违规平台,可采取阶梯式处罚。最后,应激活多边协同治理,鼓励消费者、骑手、商家参与监督,监管部门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

健康的竞争模式应从流量掠夺转向价值共创,构建技术向善的三方协同机制。行业的健康发展应以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让技术进步惠及所有参与方,而非成为少数平台垄断租金的工具。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