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九源基因(2566.HK)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总额6.388亿元,净利润0.902亿元。
上半年,公司面临医药行业政策和自身内部经营的两方面调整:一方面,DRG/DIP改革持续强化医保控费,省级药品价格联动导致部分产品承压;另一方面,公司为优化资金流将部分直销转为商业配送模式,且更名后部分医院需要新准入流程。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下,骨科领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10%,医院渗透率持续提升,展现出业务韧性。
核心业务纵深推进 研发管线多点突破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九源基因持续深耕骨科、代谢、肿瘤与血液四大领域,在产品布局以及研发方面均取得新进展。
在骨科业务领域,上半年公司骨科产品销量同比增加超10%,这份亮眼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公司差异化的市场策略。针对现有市场,公司不断通过专业学术推广引领产品交流会、学术沙龙及院间协作;针对增量市场,加速覆盖空白地县医院,并借助全国性学术会议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省级医保目录覆盖,进一步巩固产品竞争力。
在研发方面,骨科领域产品线持续突破。上半年,九源基因开发的新一代骨修复材料JY23(含rhBMP-2多能生物骨)已通过注册检验,生物学试验中期报告显示其安全有效,多批次中试生产产品全检合格。据了解,该产品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申报上市。
与此同时,公司在代谢领域的研发也迎来关键进展。核心产品JY29-2(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症已完成报产发补研究,已完成临床专业、统计专业和合规专业的审评;其减重适应症自2024年12月完成病例入组后,临床研究正按方案持续推进。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新立项了中性pH条件下稳定的长效胰淀素类似物JY54-2,并已完成候选分子确认,进入CMC研究阶段,该系列分子在临床前模型中均显示出优异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性。公司已与专业咨询顾问机构建立合作,积极推动该类创新分子的全球BD及后续临床开发工作。
在肿瘤与血液领域,九源基因商业化稳步落地。长效升白药吉新芬®自2025年1月获批后,已完成全国三分之一省份挂网;新上市产品吉立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现已启动市场准入工作,为临床提供重要治疗选择。
国际化布局全面开花 支撑体系持续夯实
根据财报,在国际化战略推进中,公司上半年实现三大里程碑突破。2月,与印度尼西亚客户签署骨优导®独家代理协议并完成现场审计;3月,骨优导®产品及质量管理体系以"零缺陷"通过巴西ANVISA官方认证;5月,与复星医药达成战略联盟,复星医药获得司美格鲁肽、骨优导®及JY-23在中东、北非等地区的独家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权益。
支撑上述国际化拓展的,是公司全球申报进程的同步加速。就司美格鲁肽在拉美主要国家的上市计划,九源基因与科兴制药已完成注册文件准备,预计年内向巴西递交申请;与健友股份合作的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球布局。2025上半年,公司新增3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及1项PCT国际申请。围绕长效胰淀素类似物JY54,公司提交了2项专利,覆盖核心化合物结构及代谢疾病治疗应用,并且为JY23申请1项国内专利保护配方工艺,并通过PCT专利布局全球治疗用途。
作为公司发展的根基,九源基因长期坚持人才体系的建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629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115名。通过完善职级体系、优化薪酬结构并组织多样化员工活动,持续提升团队凝聚力。
展望未来,伴随国家优化集采方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等政策利好,公司将重点推进发展战略,加速骨科、代谢等领域后期管线研发与上市进程,并且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等模式加强对外合作、扩充产品管线,推动公司创新转型的步伐。在产能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骨科产品及多肽药物产能以优化成本结构。
以"基因工程为导向,为人类健康作贡献"为使命,九源基因将持续深化全球创新布局,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