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18理财节”迎来第九个年头。这场由券商自发打造的“理财嘉年华”实现全面升级,不再是简单将红包、礼品迁移至线上,而是成为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的集中展示平台,尽显券商财富管理新面貌。
早在8月初,国泰海通、上海证券、长城证券、中泰证券、万联证券、恒泰证券、光大证券、湘财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便陆续上线专属活动页面;随后,粤开证券、国金证券、国新证券、华福证券、东吴证券、华兴证券、财通证券、国元证券、兴业证券、东莞证券、华金证券、国联民生证券、民生证券、红塔证券、银河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也纷纷加入,共同点燃“818”理财热潮。
多家券商明确表示,今年在人力、费用、技术资源上均加大投入,不少券商在理财节推出最新的AI“黑科技”,还将原本仅持续三五天的活动延长至两周甚至一个月,力求让投资者在轻松互动中,把“理财节”过成沉浸式的“理财季”。
不过,理财节的热闹景象背后,券商资管业务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
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券商资管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信证券以25.63亿元的资管业务净收入稳居行业第一,规模约为第二名广发证券的1.5倍;前五名券商的合计净收入,占42家上市券商净收入总和的60%以上,头部效应显著。
资管规模决定“业务体量”,毛利率反映“盈利水平”。以“资管规模—毛利率”为二维坐标划分象限,可更清晰地看到券商资管业务的分化态势:
“大而稳”象限: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券商的资管规模稳居行业前三分之一,毛利率在30%以上。凭借深厚的渠道优势与投研壁垒,盈利稳定性强。
“中而精”象限:国信证券、华安证券、中银证券、首创证券、东北证券等券商,资管规模处于行业中游,但毛利率在40%以上。各券商在固收+、FOF、REITs等特色产品线运作已较为成熟,若后续渠道进一步拓展,规模增长将释放可观盈利弹性,展现 “精耕细作” 的业务价值。
“小且亏”象限:方正证券、华西证券、西南证券、华林证券、红塔证券等。这些券商资管规模于低位徘徊,毛利率为负,方正证券毛利率更达-283.6%,固定成本难以摊薄,还隐含减值风险,极易陷入“越管越亏”的恶性循环。
回顾九年发展,818理财节的演进折射出券商财富管理理念的升级:从“发红包、送理财券”的1.0阶段,到“直播+短视频+游戏化投教”的2.0阶段,再到如今“AI全流程赋能、长期客户经营”的3.0阶段,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服务逻辑的转变。
然而,节日狂欢终会褪去,券商在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投研能力、科技实力与服务质量的持续精进。唯有将理财节带来的短期客户热度,转化为日复一日的专业陪伴,才能在长期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赢得投资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