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华芢生物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和中信证券联席保荐。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经历2024年4月、11月两次递表失效后,携其核心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药物的最新研发进展再度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若此番闯关成功,华芢生物有望成为中国PDGF药物领域首家上市企业,填补国内该治疗领域长期空白。
华芢生物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耕十二年的PDGF技术平台。公司两款核心产品——治疗烧烫伤的Pro-101-1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Pro-101-2,均采用rhPDGF-BB(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作为活性成分。这种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新血管生成、调节炎症并刺激细胞增殖迁移,加速伤口愈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Pro-101-1是中国治疗烧烫伤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PDGF候选药物。最新招股书显示,Pro-101-1已完成中国IIb期临床试验,正处于确定临床试验报告的关键阶段,而Pro-101-2正在中国进行II期临床试验。
中国至今尚无商业化的PDGF药物上市,这一空白背后是极高的技术壁垒:改进生产用PDGF基因序列的难度、生产纯化过程的复杂性、避免蛋白质聚集和错误折叠的严格质控要求,以及维持蛋白质活性的配方和储存条件。华芢生物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建立覆盖研发、生产到商业化的完整知识产权体系,在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医药市场布局25项获批专利及27项待批申请。
中国庞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构成华芢生物成长的基石。数据显示,国内约1.4亿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达5%-10%,每年新增烧烫伤患者近3000万例。面对慢性伤口治疗市场,华芢生物的稀缺性技术吸引了青岛高科(国资)领投3亿元,其他股东包括鼎晖投资、海南华人等顶级医疗投资机构持续加持。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先后完成三轮融资,估值从8.05亿元跃升至33亿元。
然而生物医药研发的高风险特性依然存在。招股书显示,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达9132.6万元,较2023年的3991.5万元增长超250%,导致同期净亏损2.12亿元。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仅剩1.05亿元,按当前月均近1500万元的亏损速度,资金链压力明显。资本市场的信心体现在对赌条款中:A轮和B轮投资者要求公司必须在2026年底前完成IPO,否则需按年利率6%-8%回购股份。这迫使华芢生物此次上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商业化布局上,公司已启动Pro-101-1的III期临床试验筹备工作,计划2026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市场拓展方面,华芢生物组建了覆盖伤口护理、医学美容等领域的复合型商业化团队,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临床研究合作网络。公司还计划在立足中国市场的同时,在美国推出Pro-101-1,开启国际化布局。
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华芢生物能否真正摘下“中国PDGF第一股”桂冠,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更将检验资本市场对原始创新的耐心与远见。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